每天清晨,护士会笑着问女儿睡得好不好,还掏出小贴纸哄她开心;
主管医生查房时,总会把手术流程和恢复要点讲得明明白白,连我随口问的术后护理问题,都特意抽空详细解答。
有天半夜女儿发烧,我按响呼叫铃,不到两分钟护士就赶来量体温、做物理降温,直到体温降下才离开。他们的专业与耐心,让我们这些家属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出院那天,我早早去办理手续,用自己的医保结算时没有丝毫犹豫。
旁边有人问 “这么多钱不跟孩子商量?”,我笑着回答:“只要她能好起来,这钱花得值。” 可去停车场取车时,扫码显示的 306 元停车费还是让我愣了愣 —— 五天下来日均六十多元,确实比预期高了不少。
向工作人员询问后才知道,这里实行 “超过 12 小时按 24 小时计费,每日 60 元封顶” 的标准。虽有不解,但想着能早点带女儿回家,还是默默付了钱。
取东西时,我发现停车场消防通道入口处堵着几辆私家车,应急标识都被挡住了。
那一刻我格外揪心,消防通道可是生命通道,堵塞它不仅危险,更是违反《消防法》的行为。
后来想起医院有专门的投诉渠道,或许当时该通过正规方式反映,但看着女儿疲惫的模样,终究还是把注意力放回了她身上。
走出医院时,阳光洒在我们身上,女儿挽着我的胳膊笑出了酒窝。
坐在车里,看着她靠在我肩头熟睡的模样,那些停车费的纠结、消防通道的揪心,渐渐都成了插曲。就像我在陪床时写的那首《打点滴》里说的:“输入血液里岂止是满满的祝福,更是人与病魔正邪的抗争,更是战胜病魔的希望。”
记得陪床期间我还写一首:
《打点滴》
从健康走向手术室
从手术室再走向康复
麻醉师让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