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知秋

他们的眸子里不约而同地迸发出跃跃欲试的光彩。

虞秋见状,含笑望向小灰它们,它们瞬间领会了她的意思。

默契十足地有样学样,小心翼翼却又兴致勃勃地将剩下的孩子们一一接上自己宽阔而温暖的背脊。

当最后一个孩子安稳地坐在狼背上后,虞秋才轻巧地踮起脚尖,轻盈地跃上小灰的脊背,转身柔声叮嘱道:“孩子们,坐稳了,我们出发!”

话音未落,四狼一狐已然发力,带着这二十余人,如离弦之箭般蹿入山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的身影瞬间消失在仍有淡淡寒意的林间小径上,只留下沙沙的蹄声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

抵达瀑布处的聚集地时,孩子们顿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仿佛误入了仙境秘境一般,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地凝视着眼前的壮丽景象,张开的嘴巴中只能挤出简单的“哇——”字,以此表达对眼前那磅礴瀑布与秀美山色的震撼与赞叹。

恰在此时,刘家的刘义听闻动静,含笑迎了出来。

他的儿子刘大宝跑得比他更快,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群孩子,最终目光定格在虞秋身上,用洪亮的声音喊了一声:“大嫂!”

这一喊立即招来他父亲的一记肘击,疼得他表情扭曲,随即痛改前口,龇牙咧嘴地改口,“东家。”

虞秋笑着摆摆手,“无妨,不必拘谨。”

刘大宝顿时来了底气,回头瞪了他爹一眼,又满面笑容地看向虞秋,“大嫂,这些就是你说的孩子吗?”

虞秋微微颔首,“是,日后就要麻烦你们照顾他们了。”

“好!”刘大宝连声应道,拍着胸脯保证,“大嫂放心,我一定把他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在这深山中生活了三年有余,刘大宝身边一直没什么玩伴。爷爷刘老头脑子糊涂没几天,就在某个深夜出了门,第二天被发现时已经僵卧山野。

自那以后,他们一家三口便相依为命地生活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说是没疯,也不过是他自我安慰罢了。

幸好山中后来出现了许多异兽,倒也成了他的玩伴。

直到能下山时,大伯前来告知他们可以重返山下的消息。

可爹娘却说什么也不愿回去,说是无颜面对村里的乡亲们,又说在这里住得挺好。

他其实也觉得挺好,只是少了同龄的玩伴,时常觉得有些寂寞。

后来与梅花——那只与他亲厚的矮脚鹿混熟后,他便常常央求它带自己下山溜达,跟着村里以前的玩伴一起识字习武,日子倒也不算无聊。

当听说大嫂要带许多孩子来这里居住时,他比谁都兴奋。

更让他欣喜若狂的是,卫大哥说他天资不错,是块习武的好料子,进步神速,可以担任孩子们习武的“启蒙“师父。

他终于也有任务在身了!

刘义轻咳两声,示意儿子收敛些。

刘大宝却故意装作没听见,依旧手舞足蹈地向虞秋做着各种保证,脸上写满了兴奋。

虞秋带着孩子们分配好居所后,王氏这才得知虞秋带着一群孩子过来了。

她连忙从灶间走出来,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热情地说道:“东家来了?真是巧,饭食刚刚做好,不如先用饭再走吧?”

对于虞秋,对于卫家,王氏心中如今只剩下深深的感激。

数年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早已磨平了她与丈夫身上的棱角,就连孩子也变得懂事了许多。

如今吃得饱、穿得暖,手头还有能挣些进项的活计,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位不计前嫌的小姑娘给予的生机。

若非她,自己哪能有今日这般安稳的生活。

虞秋看着神色平和、眼神温润的王氏,心中不由轻叹,只道是岁月磨人又磨心。

她摇了摇头,“家中还有许多事,不好耽搁,这些孩子就拜托你们照拂了。”说着,她抬头望了望天色,又接着道:“过几日便会有不同的夫子前来授课,大宝也可以跟着一起学习。日后若要下山,也好有个谋生的出路。”

在刘家三口满怀感激的目光中,在小乐安和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里,虞秋翻身上小灰的背,向着家的方向疾驰而去。她回首看着那些依依不舍的孩子,面上绽放笑颜。

她能做的很少,不过是将在苦难中挣扎的孩子们,从那无尽的深渊里拉扯出来,给予他们一线生机。

她能做的又很多,因为这些被她救下的孩子,终有一日会成长为希望的种子,将千千万万处于相同境遇的孩子,从命运的泥沼中解救出来。

离家不多时,她心中已涌起一阵不安,家里还有怀着双胎的大嫂呢。

这份牵挂甚至超过了大嫂和大哥自己,让她比任何人都更加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