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在一旁打圆场笑着说:“很快了,老太太您想想,再过不久就要过年了,等明年过去,王爷和林姑娘就要成婚了!到时姐夫必定会带着宝玉和环儿回来。”
在那边一年多,回来就能让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再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老太太肯定会更开心。" 贾母听了哈哈大笑,拍着薛姨妈的手说:"好啊好啊,谢谢姨太太的好话!我现在不奢望宝玉考状元,只盼着他快点长大成家立业,平平安安的就好。"
她确实没想过宝玉要当状元,因为她觉得宝玉根本不需要这些。
靠着荣国府的余荫,加上家里四个姑娘未来的侧妃身份,宝玉的一生已经足够荣华富贵了。
她只希望宝玉能陪伴在自己身边,如果能看到他成家生子就更满足了。
薛姨妈笑着说:"那是自然,宝玉从小就有福气,整天跟在老太太身边,福气只会越来越多。
将来生个七八个大胖小子,老太太怕是都抱不过来啦!"
大家听了都笑了,贾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元春看看毫无反应的王夫人,心里真是无奈。
她知道王夫人一向不爱动脑筋,可大家现在都在高兴,您至少也得配合一下啊!
另一边,养心殿内。
雍和帝站在下面,皇太后脸色阴沉地盯着他……
养心殿里。
雍和帝赔笑道:"母后,这不是儿子下手重,而是稷儿身体太好了,挨了几下没事,连皮都没红……"
皇太后猛地拍桌:"没红就往死里打?!我就这么一个满意的孙子,你是不是想害死他?!"
雍和帝忙道:"母后息怒,这其中有缘由。
其实是稷儿让我下手重些的。"
说着还看了眼在一旁悠然自得的太上皇,太上皇却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近一年来,不仅楚稷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太上皇和雍和帝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小主,
过去太上皇虽然多数时候是在帮助雍和帝,但仍存防备之心。
雍和帝与父亲齐心协力,目标一致。
他自幼丧母,由皇太后抚养长大,十分孝顺。
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一直追随义忠亲王。
此刻见皇太后因事生气,他像对待亲生儿子般安抚。
太上皇笑着劝道:“都是过去的事了,你何必掺和?”
皇太后不满地说:“我何时管过这些?稷儿一年来功绩无数,却无赏赐,如今过年还被打,这说不过去。”
太上皇安慰道:“没事,皇儿有分寸。
明天你若想去,可以去看看稷儿,他一直想接母后一起去呢。”
皇太后心动了,宫中多年未出,尤其是神京血夜后,已十多年没出宫了。
太上皇承诺明年会给太皇太妃定下太皇太后的名号。
雍和帝也保证会尽力促成此事。
皇太后犹豫片刻,遣退戴权和夏守忠后问道:“母后出身甄家,虽不管甄家事,但常与北静王妃及甄家孩子见面。
若母后身份确定,甄家是否该回京了?”
太上皇微微蹙眉,甄家对他人而言并无太大意义,但于他却至关重要。
当年若非太皇太妃的悉心照料,他能否存活下去都成问题,更别提登上皇位。
因此,他对甄家极为优待,视作最信赖的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