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元年之事,往昔再现

左传游记 酸辣茄子 5688 字 4个月前

“不必了,他会自作自受的。”

“孤倒想要看看,他在他母亲的庇佑下,行如此昏庸无道之事,能够持续多久?”

而在一旁角落静静看着的王嘉,则是更加感同身受。

“是啊…”

“如果我是这郑庄公的话,我一定会第一时间采取他的建议,尽早铲除掉这个祸患,然后劝母亲早日回心转意,不要再做这么荒唐的事了。”

小主,

“毕竟,掌握主动权是很重要的,先下手为强!”

“可是…也不能说郑庄公这么做就一定是有错的,他也许知道战争会损害百姓与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国家长久发展,所以他才会避免兵戈相向。”

“在这其中,或许是有他的治国之道吧。”

在这之后不久,这京城大叔共叔段,借着他母亲的威风,又擅自把郑国两块地方划为自己的封地。

此时,他的土地一直扩展到了禀延这个地方。

而公子吕此刻看着地图,听到了士兵传来的军情,他便指着地图,向郑庄公说道。

“大王,您可以动手了。”

“土地广了,他再颁布诏令影响地方生产与舆论,人心就可就都要归附他了。”

但是呢,郑庄公听后却反驳道。

“不接受君命,不友爱兄长,土地扩展得越大,瓦解倒台的也就越快。”

这一下子,可是让王嘉疑惑不解了。

“话说这郑庄公明明知道时机已经来临,就应该动手了呀。”

“如果对手势力强大的话再动手,恐怕就会棘手许多了。”

“哎呀,该死,这郑庄公脑子里现在想的到底都是些什么呀?”

“真是急死人了!”

再后来,这京城大叔共叔段修治城池,积蓄粮食,修造衣甲武器,训练好步兵车兵,眼看着就要偷袭首都了。

而他的母亲姜氏,则准备好要做内应打开城门。

郑庄公通过密探,听到了京城大叔共叔段起兵的日期。

于是乎,他便下令说道。

“可以下手了!”

见郑庄公如此爽快的样子,王嘉这才安心下来。

“这才对嘛,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个威武不屈,颇有帝王本色的郑庄公!”

此刻,郑庄公命手下大臣公子吕率领2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

而京城的人闻讯后,纷纷反对京城大叔共叔段,认为战争会破坏他们的生活,于是纷纷起义,游行示威。

共叔段逃到了鄢地,郑庄公又追他到鄢地与他作战。

到了十月辛丑时分,这京城大叔逃亡到了共国。

至于这《春秋》书中记载说“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就是说,郑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这共叔段不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郑庄公就不把他称为弟弟。

当王嘉看到战场上共叔段狼狈溃逃的场景,顿时便欢呼雀跃了起来。

“真是大快人心呀,真是大快人心!”

“这共叔段本就不守本分,不尽兄弟之责,他有今天,也是活该!”

“太好了!”

正当他欢呼雀跃之时,一旁有个士兵看见了他,便走上前去向他询问相关事宜。

受到惊吓的王嘉,也只好使出了他哄骗的伎俩,这才暂时逃过一劫,没有被拖入战争。

在这件事之后,郑庄公十分生气,他把他的母亲姜氏安置在了名叫城颍的地方,并生气的说道。

“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虽说,这样做大快人心。

但是呢,看着这年迈的母亲,即使他之前做过什么事,或许都是出于她一时的冲动与错误。

于是,王嘉便暗想道。

“郑庄公这么做,的确是实现了他应有的目的。”

“但是呢,他的母亲毕竟现在这么年迈了。让她居住在这么破旧的地方,再怎么说都不行。”

“子欲养而亲不待,身为母亲,我想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这姜氏或许就是因为太过于溺爱共叔段,所以才会酿下这桩残祸。”

“如果可以详加劝导,加以引导。改正错误,或许郑庄公与他母亲姜氏,母子二人,可以重归于好吧。”

“但愿如此…”

在这之后又过了没多久,这当时受任于颍谷封人的颍考叔看不下去这件事,认为这不符合孝道。

于是乎,他就带了一些东西去献给郑庄公。

郑庄公呢,也是很给他面子,十分爽快的请他吃饭。

饭菜虽然不是像佳肴那般精美可口,但是也少不了普通平民百姓吃不起的肉。

虽说在这青铜器中的肉酱和各种肉类都经过厨师精心烹调,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郑庄公也时不时动起筷子,想要将这些美食入腹。

但是,这颍考叔却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这让郑庄公挺疑惑的。

“不是…”

“难不成,是孤不给你面子吗?”

“孤且问你,你为什么不吃肉呢?”

见郑庄公这么问来,他便说出了他的缘由。

“大王,我实不相瞒啊。”

“小人有个母亲,小人的所有食物她都吃过了。”

“可是呢,他却从来没有吃过国君您给的肉汤。”

“请允许我把这些带给她吃,她见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虽然话是这么说,这颍考公也是懂得孝敬父母的大善之人。

见此情形,王嘉更是赞叹不已。

“真是一个懂得孝顺的孩子呀,吃饭也忘不了他的母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必,他现在能成大器,与这样脱不了干系!”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想念我的妈妈了。”

“我想起了我帮妈妈洗衣服洗碗,帮她做饭,为她揉脚按摩,生病的时候请假回家亲自守候在她的身旁,喂她汤药。”

“爸爸为了全家的生计,一天到晚忙的不在家,所以家里的重担就担在了我的身上,我不仅得要照顾我的弟弟妹妹,还要照顾我的母亲。”

“可想而知,那会儿…在山村村里,条件可是不一般的差。”

“可那都是过去式了,现在弟弟妹妹们都上了大学,爸妈也得到了安顿,这下我就放心了。”

“总之,感恩我日益繁荣昌盛祖国母亲,感谢祖国母亲日益强大带来惠民利民的好政策!”

“我今后也要努力的工作,去帮助更多贫困的孩子。”

“呼…”

看到这儿,王嘉不禁又回想起过去的诸多往事,他也深深的叹了口气,被他的这种行为深深的感动了。

而郑庄公呢,不仅没有感动,而且还十分的难过。

“你这是在嘲讽本王吗?”

“你有母亲可以赠送,可以侍奉照顾。”

“而本王呢,孤苦伶仃的,没个家人,本王的母亲不爱本王,执意帮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本王的兄弟叛逆本王。”

“你说说吧,咋滴偏偏就我没有呢,咋我就没你这么好命呢!”

“唔唔唔…”

眼见话语声越来越急促,郑庄公的情绪也愈发的激动了起来。

差点儿,他的眼睛里就要掉“小珍珠”了。

颍考叔见此情况,顿时便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便浮现在了他的脸上。

“这…这不对呀,剧本上不是按这么写的啊。”

“大王不会是在发什么神经吧?突然跟我这么说。”

“我真的是服了。”

而见郑庄公这番操作,顿时也让王嘉大吃一惊。

此时,只见颖考公耐下性子询问郑庄公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而郑庄公则是一五一十的全盘托出,甚至还带着十分后悔的心情。

见郑庄公信亦如此真诚,颍考公便劝解他说了好一番话,并且给了他相关的建议。

见此情形,王嘉也是有感而发。

“母亲再怎么样,都是辛辛苦苦十月怀胎才把咱们生下,如果是没有犯了什么太大错误的话,可以引导纠正的话,我认为母子间完全可以有重归于好的可能的。”

“之前我也与我母亲发生过种种口角冲突,而且大部分都是因为我的弟弟妹妹,可是我后来耐下性子想一想,我母亲也是十分的不容易,后来也就能够体谅了。”

“怎么说呢,大抵都是母亲的一片苦心啊。”

果然不出所料,郑庄公接受了颍考公的建议。

走入地道的时候,只见他快活的赋诗道。

“走入地道中,心里乐融融!”

而他的母亲姜氏也是走出地道,同样赋诗说。

“走出地道外,心里真爽快!”

于是呢,郑庄公与他的母亲很快便恢复了以往的母子关系。

而君子与《诗经》也都给予他这件事十分高的评价。

至于王嘉呢,则是赞美道。

“百善孝为先,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在别人知道错误的时候,积极的引导他,并且接受他的道歉,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古人的智慧,往往是我们想不到的。”

后来呢,各国又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涉及到了祭祀、农业、外交与政治以及礼治,王嘉也是感慨颇多。

之后,就在他读完这一部分的最后几句话时。

突然,只见他回过神来。

此时,他的师兄妹还在与他一块儿整理竹简。

仿佛,方才的时间如同静止一般,现在才继续流动。

不多时,只见他继续感慨道。

“《左传》真不愧是好书啊,虽然丘明老师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也是比较早期接受儒家文化浸润的人。”

“但是呢,这也不妨碍他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着名古籍文化知识,并将它灵活运用,我真的是很敬佩他。”

“或许,今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的认识到老师书中所讲的内容,同时对此也会更加深有体会。”

“不过话说回来,这是老师最终的定稿吗?还是说这只是他拟好的初稿,或者仅仅只是一系列事件的堆叠,还有借用其他古籍的内容,没有成书而已。”

“不过不管怎样,读一遍有读一遍的感悟,我现在又有很多问题,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询问丘明老师相关问题了。”

“好吧,等我把这些涉及先秦历朝历代记载多种文化内容的竹简整理完,就去找老师吧。”

在这之后不久,王嘉便认真的收拾起竹简,然后便准备去找他的老师左丘明答疑解惑。

与此同时,他的师姐也来巡视检查他的整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