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符太后看向柴宗训:训儿,等你到16岁。我就禅位给你。恐

她想起盟会上耶律璟的模样,那辽主斜倚在虎皮椅上,盯着舆图上的襄州冷笑:“只要能削弱赵匡胤,本汗不介意帮太后一把,只是事后,河间府的地盘可得归我大辽。”当时她只想着制衡赵匡胤,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如今才后知后觉地后怕。辽人对中原的土地觊觎了多少年,北汉更是一直以“复汉”为名蠢蠢欲动,他们哪里会甘心只做个“看戏人”?襄州的防线破了三道,耶律璟的兵马却半点没有收手的意思,恐怕就算赵匡胤真的交了兵权,他们也会找借口继续南下。

“母后,你又在想事情了?”柴宗训拉了拉她的衣袖,“是不是还有烦心事呀?”

符太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乱,将儿子抱到腿上:“没有烦心事,母后只是在想,等赵将军回来了,要让他给你讲战场上的故事。”她顿了顿,又道,“训儿,以后上朝的时候,你要多听韩将军和那些老臣的话,他们说的都是对江山好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头:“我知道,就像上次韩将军说要加固城墙,我就点头了。”

符太后笑了笑,心里却泛起苦涩。儿子以为“点头”就是做皇帝,可这背后的权衡、算计、凶险,他哪里懂?她想起柴荣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护好训儿,护好江山”,那时她只觉得凭着柴荣留下的基业,凭着自己的小心谨慎,总能守住。可如今才明白,江山从来不是靠“守”就能稳住的,尤其是当手里没有足够的兵权,身边没有绝对的亲信时。

先前闲置那些老臣,何尝不是她的失误?柴荣在世时,李谷、王溥这些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肱骨之臣,可赵匡胤崛起后,她担心老臣们倚老卖老、不好掌控,又想借着提拔新臣来制衡各方,反倒把真正忠于柴氏的力量推到了边缘。若不是这次襄州告急,韩通拼死进谏,她怕是还陷在“用新人防旧臣”的误区里。

“太后,延寿女姑娘求见。”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

符太后松开柴宗训,理了理衣襟:“让她进来。”

延寿女走进来时,手里还捧着那封未送出的信笺,神色依旧有些拘谨,见了符太后便屈膝行礼:“太后。”

“起来吧。”符太后的语气柔和了许多,比方才在大殿上的厉色判若两人,“方才哀家心急,语气重了些,你莫往心里去。”

延寿女连忙摇头,将信笺递过去:“太后是为了后周的安危,奴婢明白的。只是这信……还送吗?”

符太后接过信笺,随手放在案上:“先不送了。韩将军刚献策,要启用李谷、王溥几位老臣前往襄州,你且再等等,待老臣们动身,你再给耶律璟写信,就说‘朝廷已派援军,望可汗按约定行事,莫要真伤了赵匡胤’,先把他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