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李煜叹气:都怪我,早知如此。为啥现在有何后周结仇呢。

彼时的李煜,被割地的屈辱和扩张的野心冲昏了头脑。他忘记了后周援军的救命之恩,忘记了林阿夏那句“永为盾甲”的承诺,更忽略了吴越历来背信弃义的本性。在徐游等大臣的怂恿下,他最终答应了吴越的结盟提议,还暗中与吴越约定,待后周军不备时,从背后发动突袭。

他亲自拟定了作战计划,调派两万精兵埋伏在宣州周边的山谷中,又命人伪造粮草短缺的消息,引诱后周军分兵前往粮道护送。那一战,后周军猝不及防,侧翼被南唐军队猛攻,伤亡惨重。郭崇带着残部拼死突围,身上多处负伤,才得以退回宣州坚守;林阿夏的女辅营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与南唐军队展开殊死搏斗,折损了近百名将士。消息传到洛阳,符太后震怒,立刻下诏与南唐断绝所有关系,废除此前的盟约,两国彻底反目成仇。

“我当时真是猪油蒙了心啊!”李煜用力捶打着自己的额头,眼中满是悔恨的泪水。他原以为能借助吴越的力量制衡后周,却没想到自己只是被吴越利用的棋子。

吴越很快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击退部分后周军后,吴越军不仅没有兑现平分宣州的承诺,反而趁机吞并了南唐的广德、宁国两座县城,还派军队驻守边境,严禁南唐商人通行,切断了南唐与北方的贸易通道。李煜派使者前去交涉,却被吴越王钱俶嘲讽“无谋无略,自取其辱”。直到此时,李煜才幡然醒悟,可此时早已回天乏术。他想再次向后周求和,却因为之前的背叛,使者刚到宣州边境便被扣押,连一封求和信都无法送到郭崇手中。

就在李煜陷入绝境之时,宣州传来消息:后周军在林阿夏和郭崇的带领下,不仅守住了宣州,还利用吴越军分兵驻守的弱点,烧毁了吴越军的粮道,重创其主力。而吴越为了自保,竟然再次与后周暗中勾结,准备联手攻打南唐的南昌、饶州等地,妄图彻底吞并南唐。

走投无路之下,李煜只能放下所有尊严,再次派遣心腹使者前往宣州,不惜以割让三座县城、缴纳巨额赔款为代价,请求与后周重新结盟。

“都怪我,一时贪念,一世悔恨。”李煜拿起案上的玉扳指,紧紧攥在手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若当初能忍一时之辱,或是坚守盟约,南唐何至于落到今日这般境地?林将军当初赠我匕首,是盼着两国互为屏障,我却用刀背捅了他们一刀,真是可笑,可叹!”

他想起当初与后周联军并肩作战的日子,想起林阿夏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想起郭崇沉稳的指挥,想起那些被他亲手推入战火的南唐将士,心中的悔恨如潮水般泛滥。那些曾经的盟友,如今却成了需要小心翼翼祈求原谅的对象,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陛下,后周使者说,若陛下再不见他,他便即刻返回宣州,结盟之事,就此作罢。”内侍再次进来禀报,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李煜猛地回过神,抹去脸上的泪水,用锦帕擦了擦眼角,沉声道:“传他进来。”

片刻后,后周使者身着深色官袍,昂首阔步地走进书房。他神色严肃,目光锐利地扫过李煜,目光在他憔悴的面容和案上的泪痕处稍作停留,却没有丝毫寒暄,直接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放在案上:“南唐陛下,我奉郭将军与林将军之命,前来传达结盟的三项条件,字字句句,皆为中枢之意,绝无转圜余地。”

李煜的目光落在文书上,指尖微微颤抖。

“其一,”使者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冰冷,“南唐需即刻撤回与吴越接壤的所有军队,将驻守广德、宁国边境的兵力调往东线,协助后周夹击吴越;同时,必须无条件交出此前突袭后周军时俘获的三百余名将士,以及掠夺的所有军械、粮草,三日内交割完毕。”

李煜喉结滚动,艰难地点了点头。这些被俘的将士,他一直扣押在南昌狱中,本想作为日后谈判的筹码,如今看来,只能原封不动地送回。

“其二,”使者继续说道,“结盟期间,南唐的所有军事调动,需提前七日派使者告知后周宣州守军;未经后周允许,不得与任何割据势力私下往来,包括辽、后蜀、北汉等,若有违背,即刻终止盟约,后周将出兵伐唐。”

这条条件几乎剥夺了南唐的外交自主权,李煜心中一阵刺痛,却也明白,这是对他此前背叛行为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