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李煜叹气:都怪我,早知如此。为啥现在有何后周结仇呢。

“其三,”使者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此前被吴越侵占的广德、宁国两座县城,待联军收复后,划归后周管辖,作为南唐背叛盟约的补偿;此外,南唐需向后周缴纳绢帛二十万匹、粮食三十万石,作为此次援军的军费,半年内分三次缴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使者的话字字如刀,割在李煜的心上。广德、宁国是南唐的富庶之地,失去这两座县城,南唐的财政将雪上加霜。可他知道,这是南唐唯一的生机。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屈辱,缓缓点头:“我答应。只要能重新结盟,共讨吴越,这些条件,南唐都能满足。”

“陛下明智。”使者点了点头,语气稍缓,“林将军托我带一句话给陛下:‘乱世之中,盟约易结难守,唯有真心方能长久。昔日润州城下,两军并肩抗敌,那份情谊并非虚假,望陛下此次,莫再重蹈覆辙。’”

李煜闻言,心中一痛,眼眶再次泛红。他想起林阿夏赠送匕首时的眼神,那般真诚,那般坚定,而自己却辜负了这份信任。良久,他才缓缓道:“请转告林将军,李煜此次,必以国祚为誓,坚守盟约,绝不再犯过去的错误。若有违背,愿受天下共诛。”

使者离开后,李煜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南昌城的灯火稀疏,如同南唐此刻的希望。宫墙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下,清脆而寂寥,提醒着他,今夜已过半。他知道,重新结盟只是一个开始,想要赢回后周的信任,想要保住南唐的疆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走到案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慎”字,一笔一划,力道沉重,墨汁透过宣纸,在桌面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他要将这个字刻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被利益冲昏头脑,不要再做出错误的抉择。

与此同时,宣州城内的林阿夏,在收到李煜同意条件的消息后,站在城楼上,望着南方的天空,神色复杂。她手中握着那把曾经赠给李煜的匕首,刀身依旧锋利,却仿佛沾染了淡淡的血迹——那是当初女辅营将士牺牲时,溅在刀上的。

“将军,李煜这次真的能悔改吗?”柳如眉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她还记得当初被南唐军队突袭的场景,那些并肩作战的姐妹,永远倒在了血泊中,这份伤痛,不是一句“悔改”就能抹平的。

林阿夏沉默片刻,缓缓道:“我不知道。但我们现在没有其他选择。宣州守军伤亡过半,粮草仅够支撑月余,若不与南唐结盟,一旦吴越与其他势力联手,我们将腹背受敌。”她顿了顿,语气坚定了几分,“不过,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防人之心不可无。传令下去,与南唐军队会师后,分营驻扎,不得擅自往来;所有作战计划,需由两军主将共同商议决定,任何人不得单独下令。”

“遵命!”柳如眉高声应道。

城楼上的“周”字大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林阿夏知道,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宣州的安危,更关乎整个东南的命运。她只能祈祷,李煜这次真的能吸取教训,用行动来弥补过去的过错。

而远在南昌的李煜,似乎感受到了宣州的风。他站在书房内,再次望向北方,眼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唯有坚守盟约,携手后周,才能击退吴越,才能让南唐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

孤灯之下,他的身影虽显孤寂,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决绝。那些因背叛而造成的伤痕,或许需要很久才能愈合,但只要他真心悔改,拿出实际行动,总有一天,能重新赢回信任,为南唐闯出一条生路。

夜色渐深,雾霭渐渐散去,天边泛起一丝微光。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而这场因悔恨而重新缔结的盟约,也将在晨曦中,开启一段充满未知却又满怀希望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