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外,双星交食产生的阴影正以特定速度漫过人群,那速度相当于每秒会转过零点三个弧度 —— 差不多就是每秒转十七度的样子,像个慢慢转身的宇宙舞者,舞姿优雅而从容,每转动一点,阴影的形态就随之变化,时而像展开的羽翼,时而像弯曲的弧线。阴影边缘不是锐利的直线,而是带着柔和的渐变光带,从深黑到淡灰过渡自然,深黑处如墨染,淡灰处似云烟,每一种灰度都恰到好处,像被宇宙温柔地晕开,仿佛宇宙在用最轻柔的方式抚摸着这片土地,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
在每个人肩头投下的流动光斑,光斑随着人的呼吸微微起伏,如同生命的脉动,亮时如星光闪烁,暗时似月色朦胧,光斑边缘的衍射纹路里藏着原星古老星图的微缩投影 —— 那是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绘制的星图,星图上的线条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智慧,是古埃及人对宇宙的认知与探索,图中北斗七星的排列与终端显示的导航坐标完美重合,勺柄指向的方位角精确到一度被切成一百份只占一份的程度,比钟表指针的最小刻度还要精细,每一个角度都经过了精准的计算,连七星中最暗的那颗 “摇光 “星的微光,都通过光纹的低亮度模式清晰呈现,那微光虽淡却坚定,像黑暗中不灭的希望,仿佛能看到远古先民仰望星空时的目光,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与敬畏,他们对着星空祈祷,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舒美丽上前时,耳后温度传感器的数值一下子升到三十七点儿二摄氏度,她能感觉到耳后皮肤传来的细微热感,那热度顺着脖颈蔓延到脸颊,让她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像染上了一层晚霞的色彩,这是她大脑前额叶处理复杂信息时的典型反应,大脑在高速运转,无数的信息在脑海中碰撞、整合,像大脑在高速运转时自然产生的 “体温信号 “,每一个信号都代表着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是智慧火花的绽放。
她左耳的纳米耳钉同步投射出她此刻的神经元活动图谱,图谱以淡绿色光丝组成,光丝在空气中轻盈地舞动,时而向上伸展,时而向下弯曲,看起来就像一株在思维风中摇曳的发光珊瑚,珊瑚的枝丫会随着她的思考不断伸展、收缩,每一次伸展都代表着新的思路涌现,每一次收缩都意味着深入的探索与分析 —— 当她想到原星潮汐时,珊瑚顶端的某个枝丫会突然亮起来,那光亮耀眼而温暖,像突然绽放的花朵,神经元放电的频率是每秒轻轻跳动七点八下,这个频率与中微子的振动形成奇妙共鸣,恰好能匹配原星潮汐涨落的频率,让她莫名想起童年在原星海边,脚踩在温热的沙滩上,沙滩细腻而柔软,踩上去会留下浅浅的脚印,感受潮水漫过脚踝时的清凉触感,潮水带着大海的咸湿气息,漫过脚踝后又缓缓退去,连浪花里细小的贝壳碎片硌到脚掌的微痛,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那疼痛虽轻却格外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还能感受到贝壳碎片的细小棱角。
她脖颈上的量子项链同步显示出思维图谱,项链的金属链光泽柔和,泛着淡淡的银辉,与光图谱相得益彰,金属链上的每一个链节都打磨得十分光滑,佩戴在脖颈上格外舒适。每个思维节点都对应着不同的科学公式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她自己推导的 “中微子干涉方程 “,每一个公式都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智慧结晶,是无数科学家心血的凝聚,节点之间连线的强度与公式之间的逻辑关联度成正比,逻辑越紧密的公式,连线看起来就越明亮,像用光编织的逻辑网络,网络中的每一条线都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思想的连接,网络中心的节点正是米凡的 “星轨共振定律 “,散发着最耀眼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太阳般炽热,照亮了整个思维图谱,也照亮了探索宇宙的道路,指引着人们向更深更远的宇宙进发。
她掌心的全息星图突然展开十二道带着不同文明脾气的流光,每道光流都拥有独特的个性,有的热情似火,光流中带着跳跃的光点,像燃烧的火焰;有的沉静如水,光流平稳而柔和,似平静的湖面,每道光流都带着不同文明母星的专属色彩 —— 有的是淡红色(来自火星系的文明),那红色如同火星表面的氧化铁,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仿佛能看到火星表面的红色沙丘与干涸的河道;有的是幽蓝色(来自天狼星系的文明),那蓝色宛如深邃的海洋,蕴含着无尽的奥秘,让人联想到天狼星系中可能存在的未知生命与文明。
流光掠过掌心时能感觉到极轻的凉意,像握着十二缕不同温度的星光,每一缕星光都带着不同文明的温度与故事,有的星光带着火星的干燥与炽热,有的星光带着天狼星系的清凉与神秘;每道光纹里都嵌套着对应文明的母星光谱,光谱上的线条清晰而独特,像文明专属的指纹,光谱上的暗线标记着该星球大气的独特成分 —— 比如某颗星球的光谱里有大量甲烷的吸收线,说明其大气中富含甲烷,甲烷的存在为研究该星球的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些线索推测星球的气候、温度等信息;她指尖划过光轨的轨迹,指尖与光轨接触时传来轻微的触感,像触摸到丝绸般顺滑,与昨夜在星图石碑前临摹的古老符号一模一样。
昨夜她在石碑前停留了两个小时,石碑冰冷而厚重,表面刻满了古老的符号,带着岁月的沧桑,指尖反复描摹符号的纹路,指尖的温度甚至让石碑上的符号短暂亮起过,那光亮微弱却温暖,像沉睡的文明在瞬间苏醒,如今那些符号此刻正以每秒悄悄闪半下的频率在她瞳孔里轻晃,像在与她进行无声的交流,诉说着古老的秘密,与石碑的振动频率形成完美呼应,两者的相位差还不到十分之一弧度 —— 差不多就是五度多一点的小缝隙,像两只手轻轻错开的距离,微小却精准,仿佛是跨越时空的约定。
而石碑的能量波动始终与集体意识的中微子谐振保持同步 —— 昨夜米凡用测温仪记录下符号发光时的温度,是四十七点儿六摄氏度,这个温度与原星赤道正午时的地表温度完全一致,赤道正午的阳光炽热而强烈,照射在皮肤上能感受到明显的灼热感,误差连零点一度都不到,精准得像被宇宙用尺子量过,每一个刻度都丝毫不差,当时测温仪的显示屏上还跳出 “匹配成功 “的淡绿色提示框,提示框的颜色清新而醒目,在黑暗中格外显眼,提示框的边缘设计成了原星树叶的形状,树叶的纹路清晰可见,叶脉的走向、叶片的轮廓都栩栩如生,是米凡特意设置的细节,这个细节里满是对原星的眷恋与思念,是他对故乡最深的牵挂。
小主,
都督的纳米记号笔喷出银色雾霭,雾霭如丝绸般顺滑,在空中缓缓扩散,喷薄而出时带着极细的 “嘶 “声,像高压气体穿过细管的声音,那声音细微却清晰,在安静的环境中格外明显,在地面凝结成一个三米宽的圆 —— 差不多能容下两个成年人并肩站的大小,足够几个人围在一起研究,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圆环边缘不是整齐的线条,而是带着细微的锯齿状光边,每一个锯齿都精致而独特,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个锯齿的角度都对应着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像用宇宙的尺子精心勾勒,每一笔都蕴含着宇宙的秩序与规律,行星们就按照这样的规律在宇宙中运行,互不干扰又相互关联。
圆环内侧螺旋符号旋转的角速度,精确对应着水星近日点进动的数值 —— 也就是每经过一个世纪,水星轨道的近日点会偏移四十三角秒 —— 差不多就是百分之一二度的样子,像钟表指针悄悄挪了一小格,那移动虽小却意义重大,是宇宙规律的重要体现。当年天文学家为了测量这个数值,从牛顿时代到爱因斯坦时代,耗费了近百年的观测数据,无数天文学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们日夜观测、反复计算,甚至不惜跨越国界合作,才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这个发现推动了物理学的巨大进步,让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又迈进了一大步。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