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白狐点化老王

咱们这地方老早叫荆县,城外有片野水洼,长满了荆条,人称“荆波洼”。后来出了件奇事,水洼边上立了块石碑,刻着“荆波宛在”四个字,这地名就文雅起来了。要说起这碑的来历,还得从咱们县里早年间一位姓王的村长讲起。

王村长名唤王德福,五十出头,在村里当了十来年的村长。此人表面和善,见人总带三分笑,背地里却贪得无厌。村里修路、建桥的款项,经他手总要少三成。村民们心知肚明,却敢怒不敢言,只因他有个外甥在县里当差,官官相护,寻常人奈何不得他。

这年夏天,连日暴雨,荆波洼水位暴涨,淹了周边几十亩良田。县里拨下一笔赈灾款,要求加固堤坝。王德福照例克扣了大半,只用碎石烂泥随便糊弄了一下。

这天黄昏,王德福刚从镇上喝完酒回来,晃晃悠悠经过荆波洼。忽见岸边站着一位白衣老者,仙风道骨,手持拂尘,正望着水面摇头叹息。

“老先生,天快黑了,在此做甚?”王德福借着酒劲上前搭话。

老者转身,目光如电,王德福顿时酒醒了一半。这老者相貌清奇,不像寻常乡民。

“我观此地水气氤氲,本是灵秀之所,可惜堤坝不堪,恐有水患之灾啊。”老者缓缓道。

王德福心里一虚,强笑道:“老先生多虑了,这堤坝刚加固过,牢固得很。”

老者微微一笑,拂尘指向水面:“村长若不信,三日内必见分晓。”

说完这话,老者竟化作一道白影,消失在荆条丛中。王德福揉揉眼睛,只当是自己眼花,嘟囔着回家了。

不料第三天夜里,暴雨倾盆,荆波洼堤坝果然垮了一段,幸亏水位不高,只淹了几亩菜地,没伤着人。村民们议论纷纷,都说王德福偷工减料惹的祸。

王德福正焦头烂额时,那白衣老者又出现了,这次直接找上门来。

“老朽姓胡,单名一个‘佑’字,云游至此,见此地灵气充沛,欲在此结庐小住。”老者捋须道,“若村长允准,我可保荆波洼永无水患。”

王德福心里嘀咕,这老头神出鬼没,怕是有些来历。转念一想,若真能治住水患,倒也省了修堤的麻烦,便应允下来。

胡老当即在荆波洼旁选了块地,搭起一座草庐。说也奇怪,自他住下后,任凭雨水再大,荆波洼的水位总是恰到好处,既不泛滥,也不干涸。村民们开始传言,这胡老是得道的狐仙,来此庇佑一方。

王德福起初对胡老敬畏有加,时常送些酒食过去。胡老也知恩图报,不但治住了水患,还暗中帮王德福化解了几次小麻烦。

这天,王德福在村里处理一桩纠纷。两户人家为宅基地界争执不休,一方暗中给王德福塞了个红包,他便偏袒了那家。事后良心不安,去荆波洼找胡老喝酒解闷。

胡老听罢,沉吟道:“德福啊,你既为一村之长,当时时以公道为先。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终有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