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电脑屏幕亮着,文件名改成了“你听见了吗?我在”。林清歌盯着那行字,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点关闭,也没有重启。她拔掉的网线还垂在桌边,路由器指示灯规律闪烁,红绿交替,像某种倒计时的节拍器。

她起身,从书架夹层取出微型硬盘,插上读取器。U盘和旧手机也依次连接。三份加密文件,分别来自不同路径,必须确认是否完整抵达目标节点。

第一段《设备校准记录_03》哈希值匹配。

第二段《用户行为分析_补丁7》匹配成功。

第三段《系统日志_临时缓存》——传输日志显示跳频中途丢失,未抵达“深蓝”云盘。

她眯起眼。前两次被拦截是系统反应,这次是拆包后仍遭精准截断。说明对方不只是监控,已经开始预判她的操作路径。

她打开抽屉,翻出那叠旧乐谱,指尖停在《星海幻想曲》第十七小节。母亲常哼的那段旋律,音符排列有细微错位,像是人为修改过。她把谱子平铺在桌上,用手机拍下第三段音频的哈希值,转成二进制,逐位对照乐谱上的音高序列。

匹配度98.6%。

剩下1.4%的误差,恰好对应乐谱边缘一道褪色的铅笔批注:“07=活体验证”。

她明白了。这不是乐谱,是密钥母本。

本地副本确认无误。现在需要外部反馈——必须知道江离有没有收到那首《主权·未剪辑版》。

她打开一个加密通讯端口,输入陆深留下的紧急联络码。界面弹出验证框,要求发送一段特定格式的伪装日志。她敲入一串字符:“07-19-33=活体验证”,发送。

等待响应的三分钟里,她没动。右手指滑过耳钉,音符边缘有些发涩,像是沾了墨迹。

回复来了。

不是文字,也不是音频。

是一串摩斯码,嵌在系统日志流里,几乎被自动过滤。

她逐字解码:

“收到。不播。等你。”

她松了口气。江离收到了,而且用的是非常规回应方式——说明他察觉到被监控,选择了隐蔽反馈。那杯渍拼出的二进制代码不是偶然,是他唯一能留下的信号。

第一个支持者确认接入。

她立刻调出陆深的联络通道,准备请求技术支持。但界面跳转后,原本的接入按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动态验证码框,提示:“身份重验,仅一次机会”。

失败则永久断联。

她知道这是“深蓝”内部的冷启动机制——当系统怀疑节点被渗透时,会强制升级验证层级。陆深不会轻易设这种关卡,除非他已经察觉到更大的威胁。

她闭眼回想上一次见面时他说的话:“真正的安全不是隐藏数据,是让数据自己说话。”

她打开音频工程文件,提取《主权》副歌中那声哽咽。不是整段人声,只是0.3秒的频段。她用频谱分析仪捕捉其声波的独特性——呼吸节奏、声带震颤、情绪压缩后的泛音畸变。

生成生物密钥。

她将密钥嵌入请求包,附加一句语音转文字:“你说过,真实不是数据,是呼吸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