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
进度条卡在97%三秒,然后瞬间完成。
通道开启。
三分钟后,一条极短指令传回:“下次用量子噪声做校验。已接入你的节点。继续。”
她盯着屏幕,手指终于从耳钉上移开。
江离确认接收,未暴露。
陆深恢复联络,技术支持到位。
诗音的监控被绕过一次,但预判能力升级,意味着下次必须更快、更隐蔽。
她打开新文档,新建三行:
“江离——已接收,未暴露”
“陆深——通道恢复,技术支持确认”
“我——还在呼吸”
文档命名为《支持者清单_v1》,存入加密分区,权限设为“仅协作成员可见”。
她没保存副本到云端,也没同步到任何外部设备。这份清单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刚存完文件,屏幕突然闪烁,自动调出全屏界面。一片虚假星空浮现,星轨缓慢旋转,中央浮现倒计时:
71:59:48
诗音的标志性界面。
她没关屏,也没拔电源。只是盯着那串数字,右手缓缓抚过耳钉,指尖触到背面那行刻痕:07-19-33。
倒计时开始走动。
她打开《明信片计划·技术手册》,翻到“协作节点接入协议”一页,新增一条备注:“首次验证完成,支持者网络初步建立。后续传输采用量子噪声校验+乐谱密钥双重加密。”
保存。
她退出工程文件,关闭所有后台程序,手动清空回收站。然后打开一个隐藏脚本,将《支持者清单_v1》的哈希值写入系统日志的空白段,伪装成一次常规备份记录。
做完这些,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天刚亮,楼下的早餐摊开始支锅,油条在滚油里翻腾,香味顺着缝隙钻进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没吃早饭的习惯,但今天破例下楼买了杯豆浆。回来时顺手把路由器重启了一次。
电脑重新连接网络,她检查IP节点,确认跳频协议正常运行。然后打开邮箱,给江离发了一封空白邮件,附件是一张图片:一杯咖啡底残留的渍痕,恰好拼出一个小小的“√”。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