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音乐基金的积极影响

凌晨四点十七分,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成4:18,林清歌把最后一行基金章程敲完,顺手将文档重命名为“萤火计划v1.0”。她没保存在云端,而是拖进一个贴着透明胶布的旧U盘——那U盘是去年录音室漏水时抢救出来的,接口有点氧化,插上去总要歪着角度晃两下才能识别。

发布会定在六小时后,直播链接已经发出去了,标题就一行字:“有些歌,不该只有一个人唱。”

她起身去厨房烧水,路过书桌时瞥见笔记本摊开的那页。墨迹确实晕开了,像一滴没擦干净的雨。她没多看,拎起水壶的时候,右耳耳钉轻轻磕在柜门上,发出极短的一声“叮”。

水开之前她回到电脑前,把发布会封面图上传。背景是手写的那句话:“基金不是投资,是回声。”纸面有褶皱,像是被谁攥过又展开。她关掉所有数据看板,连后台流量预估都屏蔽了,只留一台老式录音机摆在桌角,插着麦克风,准备做本地存档。

六点整,直播间开启。

画面很朴素,白墙,木桌,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灰的深棕卫衣,头发随便扎着。没有片头动画,没有赞助商标,开场第一句是:“我不是来募捐的。我是来还债的。”

弹幕一开始很安静,像一群不敢出声的孩子。

她继续说:“三年前,有人偷走我的歌,也有人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这个基金不筛学历、不看背景,只收一种人——那些被说‘你不行’却还想着再唱一遍的。”

说到这儿,她点了下鼠标,屏幕切换。不是PPT,是一段录音室监控视频。

三个少年围在麦克风前,其中一个男孩正低头调试耳机,手指在节拍器上反复按停又重启。另一个女孩站在一旁,咬着嘴唇,迟迟没进录音间。第三人是个戴眼镜的女生,正拿着平板在写什么。

“他们是我第一批资助对象。”林清歌的声音平得像在读说明书,“设备、录音、混音,全由基金承担。但有个条件——必须原创。”

弹幕开始滚动。

【?所以不教唱歌只给钱?】

【楼上傻吗,原创才是最难的】

【那个男孩是不是听不见节奏啊,他一直在摇头】

林清歌没回应,只是把画面切到录音室内部。

她蹲在玻璃墙外,手里没拿节拍器,而是用掌根一下下拍在地面,节奏歪歪扭扭,像心跳不齐的病人。听障男孩抬起头,盯着她的手,然后慢慢抬起自己的脚,跟着踩下去。

“节拍不在机器里。”她说,“在你心跳漏拍的那一下。”

男孩试了三次,第四次终于踩准了进拍点。他抬头看她,眼睛亮了一下。

镜头切到女孩那边。她站在麦克风前,唱了半句就停下,重来,又停。耳机摘了戴,戴了摘。

林清歌走过去,从右耳摘下音符耳钉,轻轻放进她手心。

“这不是装饰。”她说,“是提醒——每个走音的瞬间,都是你在重新定义旋律。”

女孩攥紧耳钉,深呼吸,再开麦。

这一次,她唱完了整段副歌。声音不大,但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