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实验室的潜在威胁

耳机里的C调单音持续了不到一秒,像一滴水落在烧红的铁板上,瞬间蒸发,却在林清歌耳膜里留下灼痕。

她没动,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指尖微微发麻。这不是巧合。陆深不会平白无故留下一段残音,更不会让她在断网状态下还能接收到信号。她立刻拔掉所有外接设备,只保留离线音频分析软件运行。

屏幕冷光映着她的脸,她重新打开“反向载波模板”文件夹,将刚才那声C调导入作为密钥。进度条跳动两秒,界面刷新,弹出一行小字:【验证通过。指令已解锁。】

紧接着,一段隐藏文本浮现出来:

“若你听到此音,说明你还未被标记。行动窗口仅有72小时。”

她呼吸一紧。

标记?是指系统已经开始追踪她的意识波动频率吗?就像陆深说的,每首歌都在传递潜意识指令,那听歌的人、写歌的人,迟早都会被归类、编号、纳入控制序列。

她迅速翻出父亲留下的乐谱残页扫描件,对照上面的节奏型,在加密信道中输入了一串由切分音和休止符组成的代码——这是他们约定的身份验证方式,只有真正看过原始手稿的人才能还原。

三分钟后,设备震动了一下。

一条极短的消息跳出:【江离可信。实验室不是设施,是一种模式。它靠创作渗透人心。】

消息随即自毁。

林清歌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江离……那个总用咖啡渍在课堂笔记上画奇怪符号的男人,那个右脸带着烧伤疤、说话时永远不看人眼睛的教授,竟然早就站在对抗的那一边。

她想起他偷偷塞给自己的那卷录音带。那天她准备登台演唱《灰烬回响》,他在后台拦住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把一枚旧式磁带放进她外套内袋。后来她在安全屋播放那段录音,发现是母亲哼唱《星海幻想曲》的声音——比任何公开版本都更原始,带着轻微的颤抖,像是在压抑某种情绪。

现在想来,那不是温情馈赠,是证据。

她起身走到书桌旁,拉开最底层抽屉,取出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封面已经磨损,边角卷起,里面全是她这些年随手记下的旋律片段、歌词草稿、还有对系统推送内容的反向推演。

她翻开新的一页,写下三个名字。

林清歌。

陆深。

江离。

然后在三人之间画了三条线,形成一个三角形。她在每个连接处标注关键词:“频率干扰”“数据逆流”“声波共振”。

这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抱团取暖。这是反击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