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烧伤教授的课堂笔记

雨停了。

林清歌站在音乐学院教学楼门口,手指还贴在耳钉上。许愿瓶被她塞进卫衣内袋,紧挨着玉坠的位置,皮肤能感觉到那一圈螺旋刻痕的微凸感。她没再感受到那道波形图的震动,但左臂旧伤处偶尔传来一阵阵发麻,像是电流在皮下缓慢爬行。

她抬脚走进教室,脚步很轻。

这是一间普通的小型理论课教室,靠窗的几排座位已有学生低声交谈,翻书声、手机锁屏声、笔袋拉链声混在一起。林清歌习惯性走向最后一排,坐下时卫衣兜帽滑落,露出半边耳朵上的银质音符。

讲台上,江离已经到了。

他穿着那件磨破肘部的靛蓝色西装,右脸的疤痕在日光灯下显得比平时淡了些。他正低头整理教案,动作平稳,仿佛昨夜的数据风暴、暴雨中的神秘交易,都只是别人的故事。

林清歌的目光落在他手边那只裂口咖啡杯上。

杯底残留着一圈深褐色的渍痕,尚未完全干透,在扫描仪蓝光映照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那是她熟悉的痕迹——过去一年里,江离每次批改她的作业前,都会用这杯底的形状“占卜”她的创作状态。他曾说:“你写歌时脑波波动像潮汐,而咖啡渍是它的岸。”

今天,他没喝完这杯咖啡。

投影突然亮起。

黑板上的画面不是乐谱,也不是和声分析图,而是一串起伏剧烈的曲线图。林清歌瞳孔一缩——那波形走向,与《勿忘我》副歌部分的情绪峰值完全吻合。

“这是昨晚十点三十七分到四十二分之间,某位创作者的大脑活动记录。”江离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情感真实度98.7%,焦虑指数超标,但创作驱动力持续上升。有意思的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却始终没有看向最后一排。

“这位作者在系统崩溃边缘完成的作品,反而最接近‘人’的本质。”

教室安静了一瞬。

有人低头看笔记,有人交换眼神,没人意识到这段数据来自哪首歌,更没人知道那个“创作者”此刻就坐在角落。

林清歌的手指轻轻拨动耳钉,启动了隐蔽记录功能。她盯着投影中的波形图,发现每隔七秒,就会出现一次极细微的脉冲干扰,频率稳定,像是某种信号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