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露危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智伞”在全力加固自身安全堡垒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如何将危机中淬炼出的能力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现金流虽已回正,但试点业务的推进缓慢且成本高昂,单纯依赖原有的业务模式,增长的天花板隐约可见。陈默意识到,必须开辟新的航道,而那条若隐若现的道路,正藏在他们为解决自身问题而锤炼出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中——技术输出。
一、 能力盘点:从解决问题到产品化
一场关于“技术输出”可能性的头脑风暴在“智伞”内部展开。与会者不再局限于管理层,而是扩展到了各技术团队的骨干。
方哲率先发言:“我们为了应对节点断供,开发的‘去节点化’离线模式和轻量级安全架构,虽然在我们自己的系统里是为了‘生存’,但其设计思路和实现,对于很多同样面临数据合规与断网风险的企业,尤其是政务、能源、物联网领域,可能具有参考甚至直接应用价值。”
刘强补充道:“还有我们的隐私计算平台,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但我们在数据加密、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框架的工程化落地方面,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也踩过了无数的坑。这些经验,对于想涉足这个领域但又畏惧其复杂性的企业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甚至连社区服务事业部的技术负责人也提出:“我们为红光社区开发的‘时间银行’小程序底层架构,虽然业务逻辑简单,但其在弱网络环境下的高可用性、以及对低门槛用户交互的极致优化,非常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或针对老年群体推广。”
思路一旦打开,潜力点便层出不穷。他们发现,过去为了“活下去”而逼出来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经过沉淀和梳理,很多都具备了独立的产品化价值。
二、 战略聚焦:有所为,有所不为
然而,技术输出并非遍地黄金。林薇组织团队对潜在市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我们不能什么都做,”她提醒大家,“我们的优势在于‘实战经验’,在于我们是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解决了真实的问题。我们的技术可能不是最前沿的,但一定是经过验证、能够解决实际痛点的。”
经过几轮激烈的讨论和筛选,他们最终确定了技术输出的两个核心方向:
1. 面向特定行业的“轻量级合规安全解决方案”:主要面向那些IT预算有限、但又面临严峻数据安全和合规压力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地方性金融机构。将“去节点化”思想、以及数据分级分类、访问控制等安全模块,打包成可以独立部署的“安全盒子”,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加上轻量的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