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照进书坊二楼。墙上挂着一张手绘地图,几个红点标在不同位置。
四人围坐在小桌旁。笔记本打开,纸上写着三条线。
“第一,社交媒体。”沈知意说,“只发日常记录。采茶、炒茶、写字的过程。每条内容附一个邀请码,限量发试饮包。”
小林皱眉:“这样太慢了。没有爆点,没人看。”
“那就别追求爆点。”陈阳说,“真正愿意尝试的人,是被细节打动的。”
“第二,科技展会。”沈知意继续,“省城下个月有个传统工艺展。我们可以设一个小茶席,现场演示雾染法。不促销,只接待预约的人。”
陈阳点头:“我可以做一套数据装置,展示茶叶活性变化。真实比话术有用。”
小林犹豫:“至少投一轮信息流广告吧?不然怎么破圈?”
“高曝光不一定带来真体验。”陈阳说,“数据显示,强推转化率反而低。”
沈知意写下第三条:“第三,线下联动。找三家老茶馆合作,在固定时间设‘静听回声’专场。每场六人,提前提交一段想重温的记忆关键词。”
裴砚说:“书坊也可以放一杯。旁边摆一本《待客九则》。有人问起,就讲一段昨晚的事。”
小林沉默了一会儿。“这样……更像是我们在说话,而不是喊话。”
他打开电脑,删掉之前做的宣传脚本。
傍晚,桂语斋檐下挂起一盏纸灯。沈知意站在桂花树下,手里握着刚写完的手稿残页。墨迹未干,她轻轻吹了口气。
木箱放在案上。她翻开新一页,边缘浮现一行字:“声不在响,而在入心。”
她拿出宣纸卡片,写下一句话:“不广而告之,唯愿同频者相逢。”
抬头时,三人已站在院中。
她把卡片递给小林。他接过去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