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让我们将历史的聚光灯投向一位颇具争议却又功勋卓着的西汉名将——
陈汤。
他并非出身高贵的将门之后,也非循规蹈矩的官僚,而是一位敢于“先斩后奏”、凭借一次惊天豪赌为汉朝解除百年边患的传奇人物。
他的一生,因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光耀千古,其事迹本身,就是一部充满胆识、智慧与争议的英雄史诗。
时间来到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
此时,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已在汉朝的持续打击和内部纷争下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而北匈奴郅支单于在与弟弟的争斗中失利,率部西迁。
郅支单于是个极其狡诈而残暴的人物。
他西迁后,先是击败了西域大国乌孙,又吞并了呼揭、坚昆、丁零三国,势力复振。
更致命的是,他斩杀了汉朝使者谷吉,并与康居王联姻,将势力深入中亚,在都赖水(今塔拉斯河)畔修建了郅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
他轻视汉朝路途遥远,无法征讨,公然侮辱汉朝,胁迫西域诸国背叛汉朝,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巨大毒瘤。
此时的汉朝,正值元帝在位,是位“柔仁好儒”的皇帝,朝廷主流意见是“戒边生事”,倾向于保守。
西域都护府面临的压力巨大,西域诸国人心惶惶。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新任的西域副校尉——
陈汤,登上了历史舞台。
陈汤,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出身寒微,但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性格“沉勇有大虑”,多计谋,但同时也贪财,且不择手段。
他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同出使西域。
陈汤敏锐地洞察到郅支单于的巨大威胁,他认为,郅支单于正在整合力量,若不趁其羽翼未丰时铲除,必为西域大患。
抵达西域后,陈汤立即向顶头上司甘延寿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
立即征调西域诸国兵马和汉朝在车师的屯田兵,长途奔袭,一举歼灭郅支单于!
甘延寿虽认同其判断,但认为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必须事先上报朝廷,请得圣旨方可行动。
然而,陈汤深知,从西域送信到长安,再等朝廷争论出结果,至少需要大半年时间。
届时战机早已贻误,且朝中那些保守的文官大概率会反对这场“劳师远征”。
于是,陈汤对甘延寿说:“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
(朝廷和那些公卿们讨论,这种宏大的战略不是他们能理解的,事情肯定不会被批准。)
他力主“先斩后奏”,趁郅支单于立足未稳、尚未与康居真正结成铁盟时,发动闪电战。
就在甘延寿犹豫不决、打算上书之时,他突然病倒了。
兵权暂时落到了陈汤手中。
陈汤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他不再等待,毅然假传圣旨,征调了西域十五个属国的军队,以及车师地区的汉朝屯田官兵,组成了一支四万余人的多国部队。
甘延寿闻讯大惊,欲阻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