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年(1623年) 北上河南,先后游览了中岳嵩山、西岳华山,随后南下再游湖北武当山。此行对中原地区的地理风貌进行了系统考察。
崇祯元年(1628年) 第三次入闽,并首次入粤。 经浙江、福建,考察了罗浮山,最远抵达广东广州。
崇祯二年(1629年) 北上京师及盘山。 为核查旧闻,再次北上京师,并游览京东第一山——盘山。
崇祯五年(1632年) 再游天台、雁荡。 与友人黄道周同游,对天台、雁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考察。
崇祯六年(1633年) 北上山西五台山和恒山。 这是他北方游历的最后一站。在《游恒山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恒山的地势地貌和登山路径。
第三阶段:“西南万里征”——最后的壮游(1636-1640)
崇祯九年(1636年) 50岁,开启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时间最长、历程最艰险的远征。 此行旨在考察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地貌和长江源流。同行者有静闻和尚和仆人顾行。从江阴出发,经浙江、江西。
崇祯十年(1637年) 深入湖南、广西。
在湖南,同伴静闻和尚于湘江遇盗受伤后病逝,徐霞客背负其骨灰,履行将其送往云南鸡足山安葬的诺言。
在广西,他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详细考察,探访了桂林、阳朔的漓江山水,深入考察了七星岩、伏波岩等上百个喀斯特溶洞,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世界地质史上开创性的科学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