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1章 荆州神童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548 字 9天前

李士翱果然挑眉:“哦?为何偏好法家?”

张白圭似乎全无顾忌,声音清晰坚定:“宋儒空谈性理,于国计民生无补。商鞅变法,秦国富强;管仲治齐,九合诸侯。此乃实在功夫。方今朝中诸公,终日议论‘正心诚意’,却不知江南水患未平,北疆俺答犯境,此非学问之本?”

这番言论石破天惊,堂内一片哗然。李士翱却未露愠色,反而陷入深思。他挥手示意众人安静,又问了几个经世济民的问题,张白圭皆对答如流,见解独到。

“好个‘实在功夫’!”李士翱慨然道,“你随我来。”

是日,知府破例将这名少年学子带回衙署,二人闭门长谈直至深夜。烛光摇曳中,李士翱越谈越惊,这少年不仅熟读经史,对田赋、漕运、兵制等朝政大事竟也有独到见解。

“你名白圭,乃商人所用玉器。”李士翱最终道,“我为你改名居正,望你他日居朝堂之正,为天下良相。”

张白圭——此刻起已是张居正——闻言整衣肃容,大礼跪拜:“学生谨遵府台大人赐名,必不负厚望!”

临别时,李士翱取出一方珍藏的端砚,上刻“志在千里”四字,郑重赠与少年:“望你牢记今日之志。”

三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嘉靖十八年的武昌城迎来乡试之期。长江之畔,黄鹤楼头,文人墨客云集。十四岁的张居正站在人群中,望着滔滔江水东去,心中豪情与忐忑交织。

乡试考场内,张居正展卷凝神。考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正合他平素所思。他略作思索,便下笔如飞,将多年研读法家典籍和史书的心得尽数挥洒。文中不仅引证《管子》、《商君书》,更直指时弊,提出“厚农而资商”、“轻徭薄赋”等观点,文笔老辣,完全不似少年人手笔。

阅卷房内,考官们对着一份试卷争论不休。

“此文见识卓绝,理当列为魁首!”一名须发花白的考官激动道。

另一位考官却连连摇头:“言辞过于犀利,直指朝廷弊政,恐非少年人应有之态。且其重商之言,有违圣贤之道。”

正当争论之际,湖广巡抚顾璘巡视至此处。他取过试卷细读,越看越是惊讶。作为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的老臣,他既欣赏这篇文章的才气与见识,也看出了其中的危险——如此年轻就锋芒毕露,将来难免招致祸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子才气太盛,不如稍抑其锐气,使他经历磨砺,方能成大器。”顾璘最终叹息道。

几位考官面面相觑,明白巡抚有意打压这名考生。有人欲再进言,见顾璘神色坚决,只得噤声。

放榜之日,张居正挤在人群中,从前看到后,竟未找到自己的名字。他愣在原地,如遭雷击。三年来寒窗苦读,竟落得如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