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五月十二。
西山别院以南三里,新辟出的“火炮试射场”。
一声沉闷如雷的轰鸣炸响,远处山坡上作为靶标的土堆应声炸开,烟尘弥漫。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
“成了!东家!这炮成了!”王铁柱抹了把被熏黑的脸,兴奋地指着那门尚在冒着青烟的弗朗机子母炮。炮身黝黑,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林枫、韩彻、赵胜等人站在安全距离外,看着那炮的威力,神色各异。
缴获的四门建虏小炮,经过王铁柱带人连夜检修、清理膛线,如今已能正常使用。但林枫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这些缴获品上。
“射程不足二百步,子铳装填虽快,但气密性差,威力受限。”林枫微微摇头,语气平静,“而且,我们只有四门,子铳更是用一枚少一枚。”
韩彻点头,他久在边镇,自然看出这弗朗机的局限。“此炮利于野战速射,但用于守城或攻坚,确实力有未逮。林先生之意是……?”
“我们要自己造炮。”林枫语出惊人,目光投向不远处水力工坊方向,“造更大、更远、更准的炮。”
王铁柱闻言,兴奋之色稍敛,面露难色:“林兄弟,这铸炮可不比造枪。需上好精铁,需大型泥范,浇铸、打磨、钻膛……无一不是难关。尤其是这炮膛,要直要滑,稍有偏差,便是炸膛的祸事!”
“所以我们不能走老路。”林枫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展开,“我们不浇铸整炮,我们锻接。”
图纸上,画的并非传统的钟形泥范,而是一种分层锻接的结构。炮身由数个预先锻造成型的精铁筒状构件,趁热套接、锻打为一体,再以大型水力钻床钻镗内膛。
“此法制炮,用料省,工期短,且铁质经过反复锻打,韧性更佳,不易炸膛。”林枫解释道,“最关键的一步,在于镗孔。我们必须造出一台足够有力、足够精密的水力镗床。”
韩彻眼中精光一闪,他虽不完全懂技术,却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若能自成体系造炮,西山……便真正有了立足乱世的根基。”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提醒,“只是,如此动静,恐怕再也瞒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