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本赚吆喝?‘四海1号’低价背后的商业逻辑疑云》
文章大量引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资深法律专家”、“受影响的中小商家”的观点,不断强化四海“店大欺客”、“利用垄断地位”的负面形象。
虽然四海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否认了所有指控,并强调自身一直坚持公平竞争和创新驱动,但在对方有备而来、精心策划的舆论海啸面前,这些声音显得有些微弱。
更严峻的是,公平竞争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布,已收到相关举报,将“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
一纸公函也很快被送达四海集团总部。
这个消息,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水,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资本市场反应最为迅速,四海通讯(上市主体)的股价应声下跌,虽然跌幅不大,但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一些与四海合作的供应商和品牌商也变得犹豫和观望起来,生怕被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四海集团内部,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这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竞争或舆论风波,而是上升到了政府监管层面的正式调查,其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远超以往。
高管会议上,所有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
“这是赤裸裸的污蔑和联合绞杀!”周家明愤慨地说,公关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李静则更加担忧:“调查本身就会耗费我们大量精力,更可怕的是它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比如银行贷款审批趋紧、合作伙伴信心动摇。”
吴伟皱着眉:“物流联盟的几个伙伴今天也打电话来试探口风了。”
连一向沉稳的孙正宏也面露忧色:“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全球顶尖人才招募计划,可能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云游身上。
云游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面色沉静如水。
他深知,这次联合施压,是对手们打出的最重的一拳,瞄准的是四海发展的根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政策环境与商业信誉。
“慌什么?”
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一如既往的冷静。
对方出招了,我们接着便是。
这反而说明,他们害怕了,在正面战场上已经难以遏制我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