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高产救命粮(一)

最终,成功收购了大量优质御麦种子,使得可用于调拨的总量增加了近五千石,将要达到万余石。

虽然距离覆盖北方四成土地的目标仍小有差距,但已极大地缓解了种子短缺的困境,为明年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车车金灿灿的玉米种子,被稳妥地送进仓库。

司农官员们认真清点、登记造册,准备发往各地试种。

这些种子,是希望,是无数人未来碗里可能多出来的一口粮食。

春芽望着仓库大门外灰蒙蒙的天空,眉头不自觉地微微拧起。

“光是靠着玉米,还是远远不够啊。”

春芽的目光看得更远。

有时候她总忍不住去想,那些家里存粮不多,靠着薄田过活的普通百姓,要怎么熬过那漫长的,看不到头的寒冷日子?

要想让大明的百姓,真正有底气地应对这越来越严酷的冬天,光指着玉米这一样宝贝,是绝对不行的。

红薯和土豆的产量更高,不挑地方,更耐得住寒旱,更能填饱肚子!

它们必须更快的从她后院那两小片试验田里走出来!

走到更广阔的土地上去!

走到大明百姓的饭碗里去!

春芽是学过现代知识的人,心里很清楚也很清醒。

在她来的那个时代,土地肥沃,肥料充足,管理精细,红薯和土豆的亩产,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四五千斤,甚至更多。

那是什么样的概念!

现在是在明朝,土地大多比较贫瘠,耕种的法子也落后,上好的肥料更是紧缺,条件差得太远了。

她知道,产量肯定会大打折扣,这是没办法的事。

但她仔细盘算过,就算只按最差,最保守的情况来算。

只能达到原来产量的四成,哪怕只有三成,亩产达到一千多,两千斤,也是大有希望的!

而玉米,就算是她精心挑选的种子,找了好田,施足了肥料,小心伺候着。

一亩地下来,大概也就能收四石五斗左右,折算成斤两,差不多就是五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