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对比,差距就太明显了。
同样是一亩地,种红薯或土豆,能收上来的粮食,差不多是种玉米的三四倍还多!
土地就这么多,不会凭空多出来。
用有限的田地,种出更多的粮食,让更多的人能吃饱肚子,能活下去。
这红薯和土豆,就是眼下最能指望得上的宝贝。
而且,红薯和土豆里头含的淀粉,远比玉米要多得多。
淀粉这东西,顶饿,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热量。
在这越来越冷的酷寒天气里,多吃点红薯土豆,人身上就能更暖和一些,更能扛得住那能冻死人的严寒。
想到这里,春芽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里的目标也变得更加清晰和紧迫。
“路要一步一步走,但脚步必须要快。”
漫长而难熬的冬天终于捱了过去。
春芽整个冬天大多窝在府里,守着暖炉,看着稷安和珂宁一天一个样儿。
两个孩子如今已有半岁,咿呀学语,成了全府最大的欢乐源泉。
景衡每日按时去翰林院上任,公务之余,便是回家享受这天伦之乐。
表面上一片祥和之下,春芽却从景衡带回来的朝堂邸报和各地消息中,感知到这太平景象下的暗流汹涌。
因这几年南方北方共同推广种植御麦。
这种耐旱高产的作物确实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并尝试种植,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丰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荒。
然而,天灾依然无情。
南方部分地区夏季遭遇水涝,秋季收成大减;
北方局部地区州县则出现干旱灾情,土地龟裂;
尤其是一年比一年漫长的冬季和极端的寒冷,使得许多贫苦百姓即便有了点御麦积蓄,也难以抵挡这彻骨的严寒和随之而来的粮价上涨。
大明的百姓,依然在许多地方过着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