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克扣与闲话

南城千户所的文书房,永远是各类消息滋生与流转最快的地方。这里充斥着墨臭、纸霉以及无数双窥探、编织、传递秘密的眼睛。权力的蛛网在这里无声编织,一字一句,皆可杀人于无形。

几日后的一个午后,钱老三揣着一份刚誊写好的公文,佝偻着背,脸上堆着惯有的谄媚,溜进了张彪那间宽敞明亮的值房。

“张总旗,您吩咐的……五味巷和永盈铺两桩差事的呈文,卑职拟好了,请您过目。”钱老三将一份墨迹未干的公文恭敬地放在张彪案头。

张彪正翘着脚,用小指长长的指甲剔着牙缝里的肉屑,闻言懒洋洋地瞥了一眼,并未立刻去拿。他慢条斯理地呷了口浓茶,才用两根肥短的手指拈起那页纸,漫不经心地扫视。

公文是钱老三的手笔,用词老道,格式工整。前半部分客观陈述了事情经过,但在最关键处——沈炼的处置方式及结果——笔锋却悄然一转,变得模糊而轻巧。

关于五味巷,只略略一提“经调解,双方暂息争执”,对沈炼如何以“粪道税”为杠杆,强行划定界限、平息事端的精准手段只字未提,更将“维护街坊利益、责令赔偿”的实质结果,轻描淡写化为“安抚民众情绪”。

至于永盈铺,更是含糊其辞,只说“查明实情,暂缓征收”,却巧妙隐匿了沈炼自掏腰包垫付债务、逼退印子钱打手、为王掌柜争取三个月缓冲期的关键事实。整篇呈文看下来,沈炼的努力与成效被极大淡化,仿佛他只是去走了个过场,和了和稀泥,并无任何亮眼之处。

张彪看着看着,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阴笑。他放下公文,拿起桌上一支饱蘸朱墨的毛笔,沉吟片刻,在文末空白处龙飞凤舞地批注道:

“事已了结,未见大碍。沈总旗初任,处置尚属平稳,然魄力稍欠,未竟全功。此类微末琐务,日后循例办理即可,不必专文呈报。”

“魄力稍欠,未竟全功”——这八个字的朱批,恶毒至极。它既看似肯定了沈炼的“平稳”,又轻轻巧巧地将所有可能存在的功劳抹杀,定性为“未完成”,彻底断绝了借此请功的任何可能。最后那句“不必专文呈报”,更是要将沈炼小队的成绩永远埋没在这些“微末琐务”之中。

“嗯,就这么办吧。”张彪将批注好的公文扔回给钱老三,仿佛处理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垃圾,“归档吧。告诉沈总旗,年轻人,还是要多磨炼,路还长着呢。”他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诲”意味。

钱老三心领神会,连忙躬身:“是,是,张总旗提点的是。卑职明白,明白。”他小心翼翼地收起那页被朱批定性的公文,如同捧着尚方宝剑,倒退着出了值房。

回到那间狭小值房时,钱老三脸上的谄媚已换成了惯有的、略带惫懒的神色,只是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将归档的回执随手扔在沈炼桌上,拖长调子道:“总旗大人,五味巷和永盈铺的呈文,张总旗批回来了。”

沈炼正在查看赵小刀送来的市井动态记录,闻言抬起头,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目光迅速扫过正文,最后落在张彪那刺眼的朱批上。

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连眼神都未曾波动一分,只是指尖在“魄力稍欠,未竟全功”那八个字上极轻微地停顿了一瞬。

“知道了。”沈炼将公文递还给钱老三,声音平淡无波,“按张总旗批示,归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