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烟火长宁

沈炼想起上月在药铺,苏芷晴边捣药边说:“线人们最近总说‘跟着沈总旗,银钱不少,体面也有’。”他原以为只是安慰,如今看来,这些市井里的“眼睛”,确实成了治安的“定海神针”。

“昨日西市的更夫老周来报,”李石头从门外探进头,“说夜里听见破庙有动静,他按您教的‘闻声辨位’,摸黑过去瞧,果然是几个贼娃子偷东西——当场逮住俩,剩下的跑了。”

“好。”沈炼合上台账,“把老周的补贴记上,再让张猛去教他些拳脚功夫。”

流程里的“筋骨”

值房的墙上,新挂着一幅《治安查案流程图》。从“接警”到“现场勘察”,从“口供采集”到“物证归档”,每一步都标着红笔批注:“限时两刻钟完成现场初勘”“口供需交叉验证”“物证需附环境比对样本”。

“大人,昨儿张猛去查南市米行失窃案,”李石头翻出卷宗,“按您教的‘先看粮囤湿度,再看麻袋磨损’,半柱香就找着了贼——那贼用湿麻袋装米,扛的时候磨破了肩,地上的血渍还没干透!”

沈炼翻开卷宗,照片里的血渍呈暗褐色,与米行后巷的青石板颜色相近,若非按流程仔细勘察,极易被忽略。“张猛的箭术练得如何?”

“前日校场比箭,他连中九靶,”赵小刀笑着说,“孙掌柜说,他拉弓的架势,像极了您当年在刑房练刀——沉肩、坠肘、松腕,半点不使蛮力。”

沈炼想起那日在靶场,张猛射中靶心后,举着弓冲他笑:“大人,您说的‘力从腰起,箭从心出’,小的悟了!”那时他望着张猛发亮的眼睛,忽然明白,所谓“流程”,从来不是束缚,而是让每个队员都能“长本事”的梯子。

团队的“锋芒”

傍晚时分,沈炼带着小队在市集巡逻。路过茶馆时,掌柜的老孙头掀开门帘喊:“沈总旗!您尝尝新到的碧螺春,给兄弟们也沏壶热的!”

沈炼刚要推辞,却见张猛从街角跑来,手里提着个油纸包:“大人,赵小刀说您今日值勤辛苦,让我去买糖蒸酥酪——他说这是您母亲从前最爱吃的。”

糖蒸酥酪的甜香混着茶香漫开,沈炼望着队员们围在桌前说笑的模样,忽然想起初到南城时,张彪手下的亲兵对他冷眼相待,李石头总把卷宗翻得哗啦响,赵小刀蹲在墙角啃冷馒头。如今,他们会在他查案时主动分担,会在他疲惫时递上一碗热粥,会在他犯错时皱着眉说“大人,这步棋走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