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给省红旗农机厂的第一批“虎煌”导环支架,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激起滔天巨浪,却以其稳定可靠的品质,在周工负责的生产线上赢得了宝贵的信任。试用反馈陆续传回,综合成本优势明显。周工的电话里,后续扩大合作的意向也愈发明确。
这小小的成功,暂时稳住了“旭遇”在工业领域的脚跟。市场上那些恶意的谣言,虽然未能完全消散,但在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面前,其杀伤力已大不如前。
“渔火”的攻势,似乎也随之进入了短暂的蛰伏期。那种无处不在的窒息感,悄然减退。
然而,团队核心的几人都清楚,这绝非战争的结束。但无论如何,他们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一个可以将重心暂时从惊心动魄的商战,转移回他们本来身份——学生——的机会。
暑假已过半,剩余的时光显得格外珍贵。陈遇召集了一次团队会议。
“兄弟们,”陈遇的目光扫过一张张仍带着疲惫却眼神清亮的脸,“最难的关口,咱们暂时扛过去了。但接下来,咱们得清醒点。咱们的老底子,还是学生。过去这半年,欠下的功课太多了…”
毛蛋点头附和:“遇仔说得对!钱要赚,学也得上!工作室这边我和平叔先盯着。你们几个,赶紧滚回书本里去!”
目标明确后,团队的工作节奏陡然一变。毛蛋和陈平成了工作室的主力。而团队的“大脑”们,则纷纷撤回了各自的“书房”。
陈遇回到了上海水产大学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一头扎进了鱼类营养代谢的数据海洋里。
孙宇和张伟返回北京后,立刻投入了各自的学术深坑。
林莉的战场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和经济学院的数据中心。
王小虎的“战场”最为痛苦——北理工的补习教室和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