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描绘着“平衡之印”的冰凉皮革,成了艾文黑暗中唯一能触摸到的、带着些许温度的希望。回到公寓,他将其小心地摊在书桌上,就着台灯昏黄的光线,反复研究。
图案简洁而深邃。那完美的圆形,内部的几何结构并非随意绘制,而是遵循着某种严格的数学规律,透露出一种冰冷的、非人的美感。它悬浮于波浪线上方,散发着微弱的银辉,仿佛自身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小宇宙,不受下方混乱的侵扰。
“平衡……”艾文喃喃自语。这或许就是关键?一种能够与核心的混沌和饥饿达成平衡的“纯粹意义”?这个图案本身,是否就蕴含着那种极致理性的、剥离了所有情感杂质的“意义”?
他开始尝试模仿绘制这个图案。起初几次,总是失败。要么圆形不够完美,要么内部几何结构出现细微偏差。每当他画错时,图案不仅毫无光辉,甚至会让他产生短暂的眩晕感,仿佛他的错误触动了某种不稳定的力量。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图案,更像是一个……公式,一个咒文,一个必须精确到毫厘的“代码”。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与此同时,图书馆内的“噪音回响”现象开始变得频繁。那些小型、混乱的能量团,如同核心消化不良产生的气体,在图书馆各处随机出现。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扭曲的光斑,有的像蠕动的色块,有的甚至模拟出短暂而怪异的形体(比如一只三条腿奔跑的椅子幻影,或者一段不断重复某个词语的、看不见源头的广播杂音)。它们持续散发着令人烦躁的噪音和精神干扰,虽然不像之前的阴影那样具有直接攻击性,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在不断污染着环境,消耗着艾文的精力。
银铃对这些“回响”的效果有限,只能暂时压制,无法根除。艾文不得不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像个清洁工一样,举着银铃在图书馆里四处“驱散”这些精神垃圾。这让他搜寻线索的进度大大减缓,也让他更加疲惫和烦躁。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漏水的船上不断舀水的水手,而船底的破洞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这天夜里,当他再次举着银铃,追逐一个在哲学区不断闪烁、发出类似金属摩擦声的“回响”时,他无意中闯入了图书馆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位于四楼最东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存放着各种语言词典和语言学专着的区域。
这里灰尘更厚,空气也更加凝滞。而就在这个区域的最深处,靠近一扇被封死的窗户的地方,艾文看到了令他头皮发麻的一幕——
十几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噪音回响”聚集在那里,它们不再是无序地漂浮,而是像某种怪异的共生体般,相互缠绕、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大、更稳定的、不断变幻着色彩和形态的……“温床”!
这个“温床”散发出的噪音不再是简单的刺耳,而是混合了多种混乱的频率,形成了一种更具侵蚀性的精神污染。甚至连周围的空气都显得有些扭曲,书架上的书籍封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暗淡、发脆。
艾文立刻摇动银铃。无形的波动扩散开,那个“温床”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表面的“回响”个体蠕动得更加剧烈,但整体结构并未消散!反而,从“温床”中心,猛地射出一道混乱的能量束,并非攻击艾文,而是击中了旁边书架上一本厚厚的《梵语大辞典》。
那本辞典瞬间如同被投入火焰般,书页焦黑卷曲,但紧接着,一种扭曲的、带着梵语发音特点却又完全无法理解的怪异音节,从焦黑的书页中弥漫出来,加入了“温床”的噪音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