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淬火成钢。

独立营成立大会那震天的杀声尚未在平安县城上空完全消散,我与傅水恒、傅必元三人站在校场上,望着如潮水般退去、返回各自驻地的五千余官兵,心中并无太多庆典后的轻松,反而充满了迫在眉睫的紧迫感。人多,势众,但绝非自然而然就能形成战斗力。这五千多人,成分复杂,军事素养参差不齐,装备五花八门,更像是一股汇聚起来的洪流,若不加以疏导、加固、淬炼,恐有溃堤之险。

“兵是招来了,但眼下这支部队,还只能算是乌合之众。”傅水恒目光锐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核心问题,“装备不齐,编制虽大却不够精细,战术思想陈旧,尤其是那几千新兵,连枪都端不稳。鬼子绝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慢慢消化。我们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脱胎换骨式的改革!一场练兵场上的现代化改革!”

“现代化改革?”傅政委沉吟着,“水恒,你的意思是,要把你脑子里那些……更先进的练兵之法,全面铺开?”

“对!”傅水恒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不仅仅是练兵之法,是从编制、训练、装备、乃至思想,进行全面革新!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支只会打游击、放冷枪的部队,而是一支具备正规战、攻坚战能力,甚至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铁军!至少,要具备这个雏形!”

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大,甚至有些惊世骇俗。但总部授予的“自由发挥”权,给了我们大胆实践的底气。作为参谋长,我深知,将这宏大的蓝图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协调落实,是我的首要职责。

改革的序幕,首先从编制细化拉开。我们意识到,原先那种“大队-中队-排”的粗放式结构,虽然容纳了众多兵员,但指挥层级不够清晰,火力配置也不尽合理。在傅水恒的提议下,我们进行了更为精细的调整:

营直属分队进一步专业化:

· 龙牙特战连 内部细化为:突击排(林豹子直管,强化近战与渗透)、狙击排(周锐锋负责,专司远程精确猎杀)、爆破排(程千里领导,精通各种爆炸物与破障)、侦察排(孙雷霆带队,负责情报搜集与战场监视)、支援排(配备兑换的少量通用机枪和掷弹筒,提供火力支援)。

· 神枪手连 不再混编,而是按射程和任务侧重,分为远程狙击班(王根等顶尖射手)、精确射手班(配属到各步兵大队,提供中距离支援)、机动猎杀班(李长顺带领,负责游动狙杀重要目标)。

· 炮兵营 成为改革重点。除了原有的迫击炮连,新成立的步兵炮/山炮连开始利用兑换的操典和瞄准具,进行基础的直瞄和间瞄射击训练。傅水恒甚至咬牙兑换了一本《初级炮兵指挥与协同手册》,由我和雷火枪一起研究,试图建立初步的步炮协同机制。

· 新增 通讯排 升级为 通讯连,周小树任连长,下辖有线电话班、无线电报班和徒步通信班,力图构建营-大队-主要中队三级通讯网络。

· 工兵连、辎重连、警卫连 也根据职能进行了内部细分,强调专业化技能训练。

四个步兵大队 内部结构统一标准化:

· 每个大队下辖三个 步兵中队。

· 每个步兵中队下辖三个 步兵排,每个排下辖三个 步兵班。班 成为最基础的战术单元,改革的核心之一便落在了“班”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