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暗流涌动的抉择。

起义的夜晚终于来临。天空如预料般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夜色浓重,寒风刺骨。

独立团主力已在夜幕和雨声的掩护下,运动至白马驿外围预定攻击位置。战士们趴在冰冷的泥地里,枪膛压满了子弹,刺刀闪着幽光,静静地等待着。

我和傅团长、傅政委在前进指挥所里,盯着怀表指针一分一秒地移动。指挥部里寂静无声,只有电台滴答声和外面淅沥的雨声。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紧张和压抑。

约定时间到了!

傅团长看向我,我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发信号!”傅团长低沉下令。

三颗红色信号弹撕破雨夜,腾空而起,在漆黑的天幕上划出耀眼的轨迹。

几乎在信号弹升起的同时,白马驿据点西门方向,传来了预期的、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那是赵守义的起义部队在解决少数日军顾问和顽抗分子。

紧接着,西门城楼上,连续亮起了三盏马灯,左右摇摆——这是约定的“城门已控”信号。

“出击!”傅团长一声令下。

等待已久的突击队如离弦之箭,冲向洞开的西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部队迅速涌入城内。按照事先分配的任务,各营连直奔各自的预定目标:军营、军火库、指挥部、电台……

战斗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大部分伪军士兵在起义军官的带领下,早已放下武器,集中在营房空地上,不少人的手臂上缠着白毛巾作为识别标志。只有零星几个日军顾问和死硬分子试图抵抗,很快就被起义部队和我们的人联手解决。

我随着第二梯队进入白马驿时,城内的枪声已经基本停息。雨还在下,冲刷着青石板街道上的血迹。空气中混杂着硝烟、雨水和泥土的气息。

在伪军团部,我见到了赵守义。他穿着一身整洁的军装,但脸色苍白,握枪的手还有些微微颤抖。看到他,我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赵团长,辛苦了!独立团和人民,感谢你深明大义的选择!”

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挺直了腰板:“陈参谋长,赵某……幸不辱命!”

傅必元政委立即指挥政工干部展开工作,安抚起义士兵,宣讲政策,分发热食。傅水恒团长则命令部队迅速接管城防,肃清残敌,统计战利品。

天亮时分,雨停了。朝阳冲破云层,照亮了白马驿。城头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根据历史背景,当时为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军序列,故使用此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鲜艳的红旗。

此役,我军以极小代价,全取白马驿据点,歼灭日军顾问及顽抗分子三十余人,成功策动伪军一个整团一千二百余人阵前起义,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消息传出,周边震动。敌占区人心浮动,伪军部队中暗流汹涌。而我们独立团,则通过这次成功的策反,不仅拔除了一个顽固据点,极大改善了根据地周边的战略态势,更获得了一批经过训练、装备尚可的兵员补充,为接下来应对冈村宁次发起的更大规模的“铁壁合围”,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和战略空间。

站在白马驿的城头,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太行山,我知道,这场无声的心理与政策攻坚战,其意义,绝不亚于任何一场真刀真枪的搏杀。它证明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正义与人心,终究会冲破迷雾,指引迷途者找到归家的路。而我们的队伍,正是在这样不断的争取、分化、瓦解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接下来的风暴将会更加猛烈,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