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山林游击,十日谈。

· 心理战工具: 兑换了几面……日军队旗和少量日军制式服装配件(如军帽、领章)。

小主,

这些物资的到来,无声无息,傅水恒对外只宣称是战前通过“特殊渠道”储备在此地的秘密物资点。官兵们虽然惊讶,但在生死关头,无人深究,只有对团长“深谋远虑”的敬佩。

第四日:初战,死亡的“竹签”

日军的追兵一个中队,在狼狗的引导下,果然闯入了野狼峪。他们仗着兵力和火力优势,呈散兵线展开搜索,气焰嚣张。

傅水恒的命令通过口口相传和简单的鸟鸣信号下达各小组:“放进来,打七寸。”

战斗在午后爆发。一名日军军曹踩中了用渔线和手榴弹设置的诡雷,轰然巨响打破了山谷的寂静。几乎同时,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精准而短促的步枪点射,瞬间撂倒了日军队伍中的机枪手和指挥官。

日军慌乱还击,子弹盲目地射向密林,却找不到明确目标。当他们试图向枪声来源地包抄时,要么触发了更多的绊发雷、踏板雷(使用了系统兑换的高敏引信),要么被不知从哪个石缝或树冠上射来的冷枪击中。

战斗持续不到半小时,日军丢下十几具尸体,狼狈后撤。而第三纵队的战斗小组,在完成袭击后,根本不与敌人纠缠,利用熟悉的小径和提前开辟的退路,迅速转移至预备阵地,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这是典型的 “麻雀战” 与 “地雷战” 结合,傅水恒称之为“死亡竹签阵”——让敌人每一步都感到刺痛,却找不到握签之人。

第五日至第六日:密林“鬼影”

吃亏后的日军改变了战术,增派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企图逐步压缩包围圈。白天,他们用火力侦察,晚上则固守营地。

而这,正中了傅水恒的下怀。他拥有夜视仪这张王牌。

月黑风高夜,傅水恒亲自带领特务连长和两名最精锐的侦察兵,携带夜视仪和无声手枪(系统兑换的微声手枪,弹药有限,仅关键时使用),如同鬼魅般潜近日军一个前哨营地。

透过单筒夜视仪那幽绿色的视野,日军哨兵的位置、巡逻路线清晰可见。傅水恒打了个手势,两名侦察兵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摸掉了两名外围哨兵。随后,他们利用阴影,靠近日军帐篷。

“噗!噗!”微不可闻的枪声响起,帐篷内熟睡的数名日军在睡梦中便被解决。傅水恒则用刺刀在帐篷上划开大口子,将一面日军队旗和一封用日文写的、语带嘲讽的“劝降信”(内容大意是“皇军无能,我军来去自如”)塞了进去。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战斗小组,也在不同方向对日军营地进行了骚扰性射击,扔上几颗手榴弹,然后迅速撤离。

第二天清晨,日军发现哨兵被杀,小队被无声端掉,还收到了“劝降信”,营地内顿时人心惶惶,传言四起,说八路军有了“山鬼”助阵,能在夜间视物,来去无踪。日军士气大挫,夜间巡逻和警戒力度倍增,士兵疲惫不堪。

第七日:悬崖“飞兵”

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调来山炮,对着怀疑有八路军藏身的区域进行盲目轰击,并派兵重点攻击一个被认为可能是八路军指挥部所在的制高点——鹰嘴崖。

傅水恒早已料到。他提前将鹰嘴崖的兵力撤空,只留下少数观察哨。却在崖壁另一侧,日军视线死角,利用系统兑换的高强度绳索和岩钉,秘密开辟了一条垂降通道。

当日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炮火掩护下冲上鹰嘴崖时,发现空无一人,只有一些废弃的工事。正当他们疑惑之际,预先埋设的炸药被遥控引爆(使用了系统提供的无线起爆装置,距离有限),引发局部塌方,将一小股日军埋在了碎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