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命中,都引来一阵欢呼。陈世根仔细观察着弹着点分布,脸上渐渐露出笑容:精度不错,散布范围在可接受范围内。
傅必元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各项数据:最大射程看来确实能达到2800米以上,比鬼子的掷弹筒强多了。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在发射第八发炮弹时,炮身突然传来一声异响,接着冒出一股青烟。
停止射击!李技术员大喊一声,快步冲到迫击炮前。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陈世根和傅水恒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急忙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傅水恒问道,声音中带着压抑的紧张。
李技术员仔细检查着炮管,脸色越来越凝重:炮管出现裂纹,就在膛线末端。
现场的气氛顿时凝固了。欢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那门出现问题的迫击炮。
傅必元眉头紧锁:能修复吗?
李技术员摇了摇头,痛心疾首:这是材料本身的问题,虽然用了系统提供的钢材,但我们的热处理工艺还是不过关。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人群中传来失望的叹息声。几个兵工厂的工人更是难过得低下了头,有人甚至悄悄抹起了眼泪。
傅水恒沉默了片刻,突然大步走到炮前,伸手抚摸着那道细微的裂纹。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写满失望的脸,忽然笑了:同志们,你们这是什么表情?
众人困惑地看着团长。
你们以为这是失败吗?傅水恒提高声音,不!在我看来,这是最大的成功!
他走到人群中央,语气激昂:为什么?因为这证明了咱们的迫击炮在连续射击下的极限!现在咱们知道了问题所在,下次就能改进!造武器就是这样,要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寻求突破!
傅必元也站了出来:团长说得对!当年咱们红军长征的时候,有什么武器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的?今天这门炮虽然出现了问题,但是它已经证明了咱们的制造能力!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陈世根接过话头:而且,在出现裂纹之前,咱们已经成功发射了七发炮弹,各项数据都达到了预期。这说明咱们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制造工艺是可行的!
兵工厂的工人们渐渐抬起头来,眼中的失落被重新燃起的希望取代。
李技术员抹了把脸,坚定地说:团长,政委,参谋长,再给我们半个月时间,我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里还有更先进的热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兑换学习!
傅水恒重重拍了拍李技术员的肩膀,就要有这个志气!需要什么支持,团里全力保障!
就在这时,观测员突然跑了过来,兴奋地报告:团长,刚才那几发炮弹的弹片分布情况已经统计出来了!杀伤半径达到十五米,比鬼子的掷弹筒威力大得多!
这个消息让现场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傅必元笑道:看看,这就是咱们的成果!
司令员也走了过来:水恒同志,必元同志,世根同志,我代表根据地党委祝贺你们!今天的试射很成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傅水恒郑重敬礼:请司令员放心,独立团保证在一个月内,造出完全合格的迫击炮!
夕阳西下,试射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虽然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的成功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陈世根站在山坡上,望着正在收拾设备的战士们。傅水恒和傅必元走过来,与他并肩而立。
老陈,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傅水恒点着一支烟,深吸了一口。
陈世根笑了笑:团长,要说辛苦,兵工厂的同志们才是真辛苦。没有他们,这一切都是空谈。
傅必远望着远山,目光深邃:今天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门炮的问题。它证明了我们独立团有能力自主生产重武器,这是质的变化。将来,我们还要造更多的武器,直到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去!
傅水恒掐灭烟头,语气坚定:等迫击炮量产了,先装备各营,让鬼子也尝尝挨炸的滋味!
山下,李技术员正带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那门出现裂纹的迫击炮装车。虽然它已经不能再使用,但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依然恭敬。这是独立团军工事业的起点,是所有人心血的结晶。
走吧,傅水恒拍了拍陈世根的肩膀,去看看赵小虎,然后开个总结会。路还长着呢,这才刚刚开始。
陈世根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暮色中的试射场。今天发生的一切,将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中。这门看似粗糙的迫击炮,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这个民族在苦难中依然保持着创造的勇气,在黑暗中依然追逐着黎明的曙光。
远处,兵工厂的灯火已经亮起,如同黑夜中的星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陈世根知道,在那里,新的创造即将开始,更多的奇迹正在酝酿。而他和他的战友们,将一如既往,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