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战术创新“没良心炮”。

“装填!”指挥员低声下令。

两名战士抱着两个重达二十公斤的巨型炸药包,匍匐前进,熟练而迅速地将它们送入冰冷的炮筒底部。检查引信,撤离,一切有条不紊。

“一号炮准备完毕!”

“二号炮准备完毕!”

报告声通过电话线传到指挥所。陈世根看向身旁的傅水恒,傅水恒目光锐利,重重一点头。

“发射!”

命令下达。远处洼地里,火光猛地一闪,随即传来两声沉闷如滚雷般的巨响——“轰!”“轰!”

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显得格外突兀和恐怖。紧接着,两个巨大的黑影带着死亡的呼啸,撕裂黎明前的黑暗,朝着日军的祠堂猛扑过去!

祠堂里的日军显然被这从未听过的巨大声响和不明飞行物惊呆了,机枪射击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下一秒——

“轰隆!!!!!!”

“轰隆!!!!!!”

两声几乎重叠在一起的、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猛然响起!巨大的火球在祠堂的位置冲天而起,整个祠堂在剧烈的爆炸中如同纸糊的玩具般被瞬间撕碎、抛起!砖石、木料、还有敌人的残肢断臂,被狂暴的冲击波抛向四面八方!地面剧烈地颤抖,即使远在几百米外,也能感觉到那令人心悸的毁灭力量。

爆炸过后,原本祠堂所在的地方,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深坑和弥漫的硝烟、尘土。那个曾经让一营战士付出鲜血代价的坚固火力点,连同里面的日军一个小队和那挺重机枪,彻底从地面上消失了。

前沿阵地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杀”声!一营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冲向已无任何抵抗的村庄,迅速肃清了残敌。

战斗结束后,陈世根和团部领导们来到爆炸现场。即使早有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们深感震撼。弹坑深达数米,半径超过十米,周围的房屋都被震得东倒西歪,残破的日军尸体散布四处,几乎找不到一具完整的。

一个刚从军校毕业不久的小参谋,看着这地狱般的场景,脸色发白,喃喃道:“这……这太……”

傅水恒团长深吸了一口带着浓烈硝烟和血腥味的空气,沉声道:“这就是战争!对侵略者,没什么仁慈可讲!‘没良心炮’,名不虚传!”

傅必元政委蹲下身,抓起一把被烧焦、浸透着暗红色的泥土,缓缓说道:“我们要记住今天。记住这种武器带来的毁灭,更记住它背后,是我们保卫家园、驱逐外侮的坚定决心。要把这种决心,用到最后的胜利上去!”

“没良心炮”在王家峪之战中展现出的恐怖威力,迅速在华北各根据地传开。兄弟部队纷纷派人前来独立团“取经”。陈世根和兵工厂的同志们毫无保留地将制作工艺、发射技巧、训练心得倾囊相授。这种诞生于艰苦环境下的战场应急发明,以其惊人的实用性和威慑力,很快成为我军在缺乏重火力情况下,攻坚拔点的一件“秘密法宝”。

夜深了,陈世根独自一人站在团部外面,望着远处太行山起伏的轮廓。山风吹拂着他略显花白的鬓角,带来一丝凉意。他的脑海中,回响着白天战场上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回响着战士们胜利的欢呼,也回响着那个小参谋苍白的脸。

“没良心炮……”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心情复杂。它粗糙、简陋,甚至有些野蛮,但它诞生于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凝聚着抗日军民的智慧、勇气和决绝。它是不对称战争中的无奈之举,也是弱者向强者发出的、最震撼人心的怒吼。

他知道,战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这种为了生存和胜利而迸发出的创造力,正是这支军队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他抬起头,看向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期盼的眼睛。

“只要能让战士们少流点血,能让胜利早一天到来,别说‘没良心炮’,就是再‘土’再‘狠’的家伙,我们也得造出来!”他握紧了拳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澈,转身走向那依旧亮着灯的团部指挥所。那里,还有无数的战报、地图和计划,在等待着他和他的战友们。黎明前的黑暗依然浓重,但他们手中的“曙光”,已然刺破了这沉沉夜幕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