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兄弟部队来取经。

(以下内容为纯虚构创作,内容与真实历史人物、事件无关)。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太行山深处的独立团驻地已经响起整齐的操练声。我披着军大衣站在指挥部门口,看着操场上那些在寒风中呼着白气坚持训练的战士们,不由想起半年前我们还在为每个战士能否配齐五发子弹发愁。而这一切转变,都要从傅水恒团长捣鼓出那两样宝贝说起。

参谋长!警卫员小跑着送来热粥,傅团长一早就去靶场了,说要把数据再核对一遍。

我接过粗陶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暖着手心。傅水恒这段时间几乎长在了兵工厂,我知道他对今天这场展示有多重视——总部首长亲自带队,各根据地主要军事干部都要求观摩学习。这不仅关乎独立团的荣誉,更可能影响整个华北抗战的局面。

报告!作战参谋在门口立正,先头侦察班传回消息,副总指挥的车队已到十里外。

我三两口喝完粥,整理军容:通知司号员,准备迎接。让各营按预定方案就位。

当朝阳跃上山巅,山道上终于传来汽车引擎声。我们站在驻地入口,看着三辆蒙着篷布的卡车和两辆吉普车缓缓驶来。车门打开,副总指挥那熟悉的身影率先出现,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目光扫过整肃的营地,满意地点点头。

陈世根,你们这里气象一新啊!副总指挥用力与我握手,又看向傅水恒,傅团长,你上报的那些成果,可是让总部开了好几次会研究。

傅水恒敬礼的手微微发抖:首长,我们就是做了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副总指挥身后转出一位精干的中年人,老傅,你管这叫该做的事?我们师现在平均每门迫击炮配弹不到十发,你们倒好,不仅能自产,还搞出什么没良心炮

这是晋绥军区的王师长,出了名的火炮专家。他说话时眼睛一直往靶场方向瞟,显然迫不及待想见识实物。

陆续从车上下来的还有冀中、晋察冀、山东等军区的代表,共二十余人。这些都是久经沙场的指挥员,此刻却像新兵一样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营地——特别是远处那片新开辟的靶场。

各位首长,我们先到会议室...我话音未落,副总指挥就摆摆手。

开什么会?直接去靶场!让大家开开眼。

靶场设在背风的山坳里,为安全考虑,观摩台设在二百米外的小山坡上。战士们已经将两种火炮布置到位。左边是经过改造的八二迫击炮,右边则是模样古怪的没良心炮——其实就是用无缝钢管做的简易火炮,外加一个特制的发射架。

傅水恒亲自指挥演示。他先走到迫击炮前:这是我们改进的八二迫击炮,射程从原装的2850米提高到3200米,最重要的是,炮弹全部自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