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回乡祭祖

赵廷霄上前,深深一揖:“晚生赵廷霄,见过徐夫子。

常听耀祖他们提起夫子教诲之恩,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徐夫子见他举止从容,气度沉静,心中先有了几分好感,连连点头:“既是耀祖他们的好友,便不是外人,快快请坐。”

他连忙唤人上来点心和热茶。

精致的瓷碟里摆着桂花糕、芝麻糖,氤氲的茶香驱散了冬日的寒气。

四人围坐在夫子身旁,小小的书房顿时充满了生气。

徐夫子看着眼前这几个半年前还带着稚气的学生,如今个个眼神明亮,谈吐有物,眉宇间多了几分自信与沉稳,心中满是欣慰。

他细细询问他们在鸿儒书院的生活:课业是否繁重?饮食起居可还习惯?与同窗相处如何?可有遇到什么难题?

陈耀祖几人一一作答,说起书院的严格管理、博学的教习、激烈的竞争、丰富的课程(包括让他们叫苦不迭的晨跑和马术),以及那些才华横溢又努力非常的同窗,如孙清浩等。

言语间虽有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见贤思齐的昂扬斗志。

徐夫子捻须倾听,不时点头或追问细节。

当听到王富贵凭借刻苦从八十名开外冲到四十九名时,他更是抚掌赞叹:

“好!富贵啊,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此番进步,便是最好的印证!切不可骄傲,需持之以恒!”

王富贵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头傻笑:“夫子教诲的是,学生定当努力!”

徐夫子心中感慨,鸿儒书院果然名不虚传,短短半年,竟能让这几个孩子有如此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他一时兴起,便就经义中的几个难点和近期的一篇时文策论考校起他们来。

几人不敢怠慢,认真应答。

陈耀祖思路开阔,引证丰富;姚宗胜言辞机敏,常有巧思;

赵廷霄虽话语不多,但每每开口皆能切中要害,见解深刻;

就连王富贵,也能结合自身理解,说出些实实在在的见解,虽不及前三人精妙,却也远非昔日吴下阿蒙。

一番考校下来,徐夫子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淡淡的失落。

欣慰于弟子们的飞速成长,失落于自己所能教授的,确实已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