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凭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堂堂正正地站在父皇面前!
到那时,才有脸面,唤他一声父皇!’陛下,六皇子他……他这是怕您瞧不起他,怕自己不够优秀,不配做您的儿子啊!”
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情真意切,将一个身处逆境却自强不息、心怀家国又对父亲充满孺慕与忐忑的皇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景仁帝端坐龙椅之上,面无表情,但那双握着扶手的指节,却微微泛白。
他生于皇家,长于深宫,见惯了父子猜忌、兄弟阋墙,为了权力骨肉相残更是寻常。
何曾听过这般纯粹、甚至带着几分“傻气”的父子亲情?
这份毫无功利色彩的孺慕之思,这份想要凭借自身努力赢得父亲认可的执着。
像一股暖流,猝不及防地撞入他冰冷已久的心湖,激起圈圈涟漪。
他沉默良久,殿内落针可闻。丁老大人伏在地上,心中亦是忐忑。
终于,景仁帝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却已无之前的怒意:“朕……知道了。你起来吧。”
“谢陛下!”丁老大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颤巍巍地站起身。
“那孩子……”景仁帝目光望向殿外,似乎想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个素未谋面的儿子。
“既然他有此志气,想要凭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那……朕便等着。”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考量:“朕倒要看看,朕的这个流落民间的皇儿,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他子嗣本来就不多,想要找出能力出众、心性纯良者,却寥寥无几。
大皇子愚懦,二皇子虽聪慧却过于依赖外戚,五皇子心机深沉姐小家子气很重……这个突然出现的六皇子,仅凭那篇策论,便已显露出不凡的格局与见识。
若他真能靠自己在科场搏出一番天地,届时……再亲自见上一见,细细考量,也未尝不可。
“此事,暂且不必声张。”景仁帝最后吩咐道,“一切,待科举之后再说。”
“老臣遵旨!”丁老大人恭敬应道,心中暗喜。
陛下既然愿意等,愿意看,那便是给了机会!接下来,就看殿下在科举中的表现了!
潜龙在渊,只待风云际会,便可一飞冲天!
而这场科举,便是赵廷霄走向那个波谲云诡的京城,踏上命运舞台的第一块重要踏脚石。
江水悠悠,客船顺流而下,两岸青山如黛,飞速向后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