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线如薄纱般轻轻笼罩着宁州城。昨晚虽强迫自己入眠,但李砚实则睡得并不踏实,天还未亮便已起身。他走出营帐,深深吸了一口清晨带着淡淡凉意的空气,试图驱散萦绕在心头的忧虑。
此时,整个粮队已在刘三、马五的指挥下开始忙碌起来。士兵们忙着将整理好的行装搬上粮车,检查绳索是否牢固,确保粮食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闪失;骡马也被牵出,喂上了充足的草料,它们甩动着尾巴,偶尔发出几声嘶鸣,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行程蓄势。
李砚在粮车之间穿梭,仔细查看每一辆车的装载情况。他走到一辆粮车旁,伸手轻轻拨开遮盖粮食的油布,看着那饱满的谷粒,心中稍感宽慰。但紧接着,他又想起了昨日发现的受潮粮食一事,眉头不禁微微皱起。他深知,哪怕只有一袋粮食出现问题,都可能成为此次征粮任务的隐患。
“刘三,所有粮车都检查过了吗?”李砚高声问道。
“先生,都检查过了,每辆车都仔细查看了两遍,确保万无一失!”刘三快步走来,大声回应道。
李砚点了点头,说道:“不可大意,再确认一遍,尤其是粮食的遮盖,一定要严实,不能让它们淋到半点雨。”
“是,先生!”刘三领命,又转身去督促士兵们再次检查。
李砚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默默盘算着行程。青川河沿岸的危险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时刻让他警醒。那些流寇和周明的人,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发动攻击。
这时,一名士兵前来禀报,说太守派人来请李砚。李砚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士兵前往太守府。
一进太守府,就看到太守已在正厅等候。太守的神情略显憔悴,想必昨夜也同样辗转难眠。看到李砚进来,太守连忙迎上前去。
“公子,一路辛苦。粮队准备得如何了?”太守关切地问道。
“多谢太守关心,粮队已准备就绪,只待出发。”李砚拱手答道。
太守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此次征粮,关系重大,还望公子务必小心。”
说着,太守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起一个包裹,递给李砚:“公子,这里面是一些治疗外伤的草药,都是我特意准备的。路途遥远,难免会有个磕磕碰碰,希望能派上用场。”
李砚心中一暖,接过包裹:“多谢太守,您想得如此周全,李某感激不尽。”
太守摆了摆手,说道:“些许草药,不足挂齿。只是,我那犬子……还望公子在王爷面前多多美言。”
李砚郑重地说道:“太守放心,令郎之事,李某铭记于心。只要有机会,定会在王爷面前如实禀报。”
太守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公子这句话,老朽就放心了。此次征粮,若不是公子不辞辛劳,宁州也难以如此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