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宫中传出消息,皇帝刘辩在翻阅用“云琰纸”誊写的奏章时,随口赞了一句“此纸甚佳”,被随侍的太监听到,迅速传开。
这几件事接连发生,虽然都不是直接为“云琰纸坊”平反,但传递出的信号却极其明确:朝廷高层关注此事,并倾向于认为“云琰纸坊”是被诬陷的!
舆论的风向,瞬间转变!
“听说了吗?尚书台和杨太尉都发话了!看来云琰纸坊是被冤枉的!”
“我就说嘛!蔡姑娘和赵掌柜不是那样的人!”
“肯定是有人眼红,故意造谣!”
“连皇上都夸他们的纸好呢!”
之前那些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在官方隐隐的定调和上层的好评面前,迅速失去了市场。人们开始同情“云琰纸坊”,谴责造谣者。
御史台的压力陡增。程御史本来就想草草结案,现在更是顺水推舟,很快宣布调查结束:“云琰纸坊”账目清晰,经营合法,所谓“举报”查无实据。至于匿名信,则定性为“奸人诽谤”,下令追查(当然,最终大概率是不了了之)。
笼罩在“云琰纸坊”头上的阴云,在荀攸暗中巧妙运筹下,迅速散去!
危机解除的那一刻,赵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蔡琰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荀攸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不仅在明面上顶住了压力,更在暗处的较量中,凭借强大的盟友,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然而,经过这次风波,他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洛阳城中,仅有技术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可靠的政治靠山,再大的家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