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诸葛亮劝降两将 姜维王平提兵北上

蜀汉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夏,江陵城,蜀汉丞相府。

江陵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荆襄大地上,新一轮的风暴正在酝酿。

诸葛亮欲提精兵北上之际,费祎遣派的快船溯江而上,带来了特殊的“战利品”:被俘的东吴大将诸葛恪与魏将王濬。

快船一靠岸,二人即被严密押解入城,投入丞相府特设的静室。诸葛亮深知此二人皆乃敌国柱石,死硬难服,然招降乃惯例,亦是窥探敌情、彰显仁德的契机。他决定先见王濬。

侍卫将王濬带入。这位魏国名将之子,虽身陷囹圄,甲胄残破,眉宇间却仍有一股不屈的英气。诸葛亮端坐主位,神色平静,开门见山:

“王将军,此番亮侥幸得胜,实赖天时(北风相助),非战之罪,更非将军之过。

今我大汉明主在位,贤臣辅弼,带甲百万,疆域万里,将军雄才,若肯弃暗投明,归顺汉室,亮必奏明天子,委以方面重任,不吝封侯之赏。”

王濬闻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深深一揖,声音低沉却坚定:

“丞相美意,濬心领。然为将者,战败被俘,旦夕而降,恐为天下英雄耻笑,玷污先父王昶清名。更何况……家眷尽在寿春,魏主曹芳猜忌刻薄,濬若降蜀,阖门老幼,必遭屠戮……”

他抬起头,眼中是家国难以两全的痛楚。

“此身不足惜,唯累及亲族,濬百死莫赎。”

诸葛亮目光如炬,直视王濬:

“将军忠义,亮甚钦佩。然不降,则军法无情,立时身首异处。将军三思!”

王濬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复又睁开,决然道:

“忠孝难全,唯死而已。濬……愿引颈受戮,以全臣节!”

厅中一片寂静。诸葛亮沉默片刻,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赞赏,缓缓道:

“好!不愧为太原王氏之后,王昶之子!这份骨气,亮敬重!”

诸葛亮转向左右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