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王将军暂且押入大牢,好生看管,勿得怠慢。待他日,大汉一统寰宇,四海澄清之时,再行释放,还其自由。”
王濬被带下,背影挺直,步履沉稳。
接着被押入的是诸葛恪。这位东吴的权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的亲侄,虽身为阶下囚,却依旧昂首挺胸,神态倨傲,仿佛不是被俘,而是来做客。
“元逊(诸葛恪字),别来无恙?”
诸葛亮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此位,叔父已为你设下多时了。”
孔明指了指堂下早已备好的客座。
诸葛恪毫不客气地坐下,嘴角挂着一丝讥诮:
“有劳叔父挂念!建业城中,小侄亦为叔父常设此位,日夜盼叔父大驾光临!”
诸葛亮不以为忤,单刀直入:
“元逊,东吴经此一役,精锐折损四五万,楼船艨艟沉毁百艘,元气大伤,断难久持。大势已明,何不弃暗投明,归顺大汉?叔父必保你前程无量。”
诸葛恪闻言,非但无惧,反而发出一声嗤笑,傲慢之色更甚:
“归顺?叔父可知我在江东是何等身份?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更受封阳都侯,位极人臣!敢问叔父…”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诸葛亮:
“伪帝刘禅,若能裂土封疆,划江而治,予我王爵,元逊……即刻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话语中充满了赤裸裸的挑衅和对蜀汉朝廷的轻蔑。
诸葛亮脸上的温和瞬间敛去,取而代之的是冰霜般的冷峻。他猛地一拍案几,声如雷霆:
“放肆!败军之将,阶下之囚,安敢如此夸夸其谈,妄议天子?!不杀汝等,已是吾主刘禅天恩浩荡!念在同宗血脉,亮亦仁至义尽!休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