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256年,季冬十一月,朔风卷地过函谷,长安朱雀大街上残雪未消,却已被蒸腾的人气烘得暖了几分。
銮驾仪仗自泰山归来已逾三日,鎏金铜铃在御辇檐角轻晃,余音似还携着岱顶封禅时的云气——那一日,刘禅着十二章纹衮冕,登玉皇顶告天,礼官宣读的祭文里,“复光武之业,拓炎汉之疆”的字句,至今仍在长安士民口中传扬。
这日巳时,未央宫宣室殿暖阁内,地龙烧得正旺,沉香袅袅绕着梁上悬着的“汉承天运”匾额。
刘禅卸了朝服,只着素色锦袍,指尖摩挲着案上刚呈来的奏疏,目光扫过“乌孜别里山口”五字时,眉梢先自舒展。
殿外传来内侍轻报“阎宇将军求见”,他抬声道“宣”,话音未落,一身玄甲未卸的阎宇已跨步而入,甲叶碰撞的脆响,竟带着西域风沙的凛冽。
“臣阎宇,幸不辱命!”
阎宇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奏报,声线因长途奔袭仍带微哑,
“汉商与波斯使团于乌孜别里山口会盟三月,互通有无。我朝蜀锦、蜀布、铁器远销波斯,换回其国金币十三万枚,银币一百三十万有余,另有珊瑚、象牙、琉璃、香料若干,已三成存入西域府库,七成带回长安!”
刘禅接过奏疏,指尖触到纸页上细密的账目,眼底笑意渐深。
他起身扶起阎宇,目光扫过其肩头尚未拂去的征尘,温声道:
“将军往返万里,辛苦你了。这波斯金币,可是我大汉与西域通商以来,最大的一笔进项。”
说罢,他转向内侍,“传朕旨意,赏阎宇蜀锦十匹、金币百枚,其麾下参与通商的官吏、商贾,各按功绩擢升赏钱。”
阎宇谢恩起身,又躬身道:
“陛下,乌孜别里山口地处汉与波斯交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波斯使团亦有长期通商之意。臣斗胆建议,在此处设立‘汉波互市’。
派官吏常驻管理,规范贸易,既可保商旅安全,又能增国库收入,更能彰显我大汉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