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汉中之战

但晚年的曹操用兵愈发谨慎,他认为“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于是在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北归,还顺便将汉中数万民众迁移至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等地。

不管这是否是曹操的失算,总归给了刘备喘息之机。

刘备起初忽略了与曹操在益州方向的争斗,得知曹操进攻汉中后,急忙与东吴妥协(215年六月),从荆州退回蜀地。

几乎同时,曹操离开汉中后,留守的张合率曹军深入益州巴东、巴西两郡,企图将当地百姓迁到汉中。

刘备麾下大将张飞率万余精兵,在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大败曹军,张合仅以身免。

经此一役,曹操势力被彻底逐出巴东、巴西,益州力量得以安定。

二、法正之谋:汉中必争,生死攸关

转眼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刘备的谋士法正建议,应将汉中作为益州的前沿重镇,凭借当地优良的农业与水源条件,养兵足食,伺机进取中原。

他精辟地指出: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合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刘备采纳此计,于次年春天亲率法正、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黄权等干将。

诸葛亮则留守后方,除关羽镇守荆州、诸臣留守成都外,刘备集团可谓“精兵尽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备方面对汉中的战略价值,有着远超曹操的深刻认知。

若曹军在此役获胜,刘备的有生力量将被极大消耗,而曹操设在汉中的军事基地会愈发巩固,这对刘备而言,无疑是“家门之祸”。

当时担任蜀郡从事的杨洪,曾对负责后勤的“丞相亮”诸葛亮直言: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关乎益州存亡,若无汉中,便无蜀国啊。”

正因如此,汉中之战,蜀地几乎是全民动员,女子参与后勤运输,男子奔赴前线杀敌,人人皆为保卫汉中而战。

三、初战受挫:武都失利,阳平对峙

即便如此,这场仗也绝非易事。留守汉中的曹军虽只是偏师,却由征西将军夏侯渊统领,麾下还有平寇将军徐晃、荡寇将军张合、厉锋将军曹洪等一众威名赫赫的名将。

218年二月,刘备派张飞、马超、吴兰进军汉中西侧的武都郡,汉中争夺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武都“多羌戎之民”,刘备派马超前往,显然是想利用他世居凉州、与羌人有渊源的优势,招诱当地少数民族百姓(可惜效果有限)。

张飞屯兵固山(今甘肃成县西北),扬言要切断曹军后路;吴兰、雷铜则率军直取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承担正面主攻任务。

可这两人在《三国志》里籍贯简历模糊不清,《三国演义》干脆将他们归为投靠刘备的三流部将,显然并非核心人物,由此推测,这或许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

曹军迅速做出反应。被曹操称赞为“吾家千里驹”的曹氏新秀曹洪,采纳建议,集中兵力快速击破吴兰,吴兰、雷铜战死,首级被传至长安,张飞、马超只得退兵。

一个多月后,刘备又派陈式等十余营兵力封锁马鸣阁道(今四川广元北),妄图切断汉中与外界的交通,却仍被徐晃击破,陈式的士兵伤亡惨重,仓皇逃窜。

两军对垒之势已然形成,曹军连获两场胜利。但刘备志在夺取汉中,决心一战到底。他亲率大军抵达曹军据守的阳平关,与夏侯渊、张合、徐晃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