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风云与街亭之殇
祁山,那方承载着三国烽火的土地,地形自有其独特的格局。当诸葛亮接见姜维时,他正指挥蜀军围攻祁山堡。
这祁山堡坐落在盐官川中部的西汉水北岸,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巨人,是个高数十丈的梯台形孤峰,周边地形开阔平坦。
它规模不大,仅能容纳数百守军,恰似《左传》中所言“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的典型据点。
回溯往昔,祁山堡始建于西汉,最初的使命是阻挡西戎氐羌自西向东的侵扰,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
盐官川,这条东西走向、绵延百余里的河谷盆地,水草丰美。这里曾是秦人之先祖为周王养马的地方,农牧条件得天独厚。
史书中描绘祁山“有民万户”“熟麦千顷”,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此地粮食的丰饶。时间倒回建安十八年(213),杨阜、姜叙起兵讨伐马超,曾凭借祁山堡据守;同年年底,马超从汉中反攻陇西,也对祁山堡发起过围攻。
此次蜀军循着马超当年的路线而来,本想着能在此获取些粮食补给。
可魏军早已坚壁清野,蜀军在祁山周边费尽心力,也只收集到五百石麦子,这点粮食,连大军一天的消耗都满足不了。
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亲率蜀军主力围攻祁山,只分派小部队前往陇西、南安、天水等郡进行渗透侦察。
同时,派马谡、高翔分别率领部队向关中、上邽方向进发,以此阻击来援的魏军,保障祁山攻城部队的侧后安全。
按照魏国的行政区划,自陇山以西,沿渭水河谷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陇西(治所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安、天水、广魏(治所临渭,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四郡,安定郡则在广魏的东北方向。
南安、天水以及东北侧的安定三郡都响应了蜀军,可雍州最西端的陇西郡太守游楚,脑子却格外清醒。
他一边给陇西的军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对围城的蜀军晓以大义:
“你们要是能截断陇道,让东边的援兵上不来,不出一个月,陇西的官吏百姓不攻自服;要是做不到,只是白白让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由于前出到陇西郡的蜀军只是小部队,甚至可能是南安叛军假称蜀军,所以并没有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攻城。
守城部队一擂鼓出击,蜀军就主动撤退了。
游楚的判断是正确的,史书记载“后十余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那些过早投降的南安、天水郡守,都被魏军严厉惩处,各自领受了重刑。
马谡的任务
陇西频繁传来的急报,终于让曹真反应过来。他一方面将手中五万主力军交给张合,命其迅速向西,寻找围攻祁山的蜀军主力决战;
另一方面,自己则向正面的蜀军偏师赵云、邓芝部发起反攻,把他们逼退到箕谷一线(斜谷道中太白岭西坡),凭借险要地势据守。
与此同时,郭淮也在上邽迅速集结部队,南下救援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