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为何要斩马谡?

魏军很快就与负责打阻击的蜀军马谡(对抗张合)、高翔(对抗郭淮)两部遭遇。

张合作为西北战场的老将,救援祁山早已是轻车熟路。

建安十八年底马超围攻祁山时,就是他亲率五千骑兵作为前锋,“自陈仓狭道入……至渭水上”,马超这才被迫解围离去。此次再次救援祁山,对张合来说,更是驾轻就熟。

而在他对面打阻击战的,是满脑子新想法,却平生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马谡。

战前分配任务时,蜀将魏延、吴懿无论是资格还是战场经验,都比马谡丰富。

但诸葛亮为了集中主力攻打祁山,也为了锻炼年轻干部,硬是把关中方向的阻击重任交给了马谡。

马谡临行前,诸葛亮反复强调,要占据城池(也就是堵死前往祁山的大道),不能上山。这不仅仅是因为山上缺水,还因为马谡率领的是兵力不多的偏师。

张合兵力占优,完全可以分兵一部牵制山上的蜀军,就像曹真在斜谷道口做的那样,然后以主力沿大道突进,从背后突袭祁山的蜀军。

要是真这样,祁山的蜀军就面临着全军崩溃的危险。

当马谡到达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陇城镇)后,王平考虑到这些,先是极力劝说马谡不要上山,劝说无果后,便自己率领所部千人在道路上布防。

王平虽是巴西宕渠人,却曾在曹魏军中待了多年,做到中层军官,跟随曹操打汉中时才归降刘备。

所以,他对魏军和张合的战术风格,可谓是了如指掌。

可马谡坚持要上山,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蜀军缺乏骑兵,所以特别注重以严整的步兵阵型和远射兵种来克制曹魏的骑兵。

在山上布阵,有利于蜀军发挥弓弩等远射兵器的优势,同时能大大削弱魏军的骑兵优势,这是军事技术专家通常会有的逻辑。

但问题是,作为一支大军的统帅,得有大局意识啊!上了山之后,谁来掩护诸葛亮大军的后背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街亭之败

看着左侧守在山上的马谡和正面堵路的王平,张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但很快就做出了判断。

两处蜀军互为掎角之势。正面的蜀军故意示弱,吸引魏军进攻:

王平所部的虚弱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正因为如此明显,才让张合更加怀疑这是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要是魏军在阵前受阻,“依阻南山”的那部分蜀军就会冲下山来,正好打击魏军的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