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将星陨落五丈原

三、五丈原的心理鏖战:意志的终极对决

第五次北伐,成了这种战略格局的典型体现。曹魏在东线摆出了寸土必争的强硬姿态,五月东吴刚刚发起进攻,曹叡便亲自率领大军奔赴前线对抗。满宠曾一度想放弃合肥新城,将吴军放入寿春,试图利用内线优势来战胜东吴。可曹叡坚决拒绝了这一建议,严令“勑诸将坚守”,并明确告知前线诸将自己将会御驾亲征。

七月,曹叡亲自东征,孙权久攻合肥不下,无奈之下只能撤兵。吴军撤走后,群臣建议曹叡西幸长安,去督战西线的战事。但曹叡却以“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为由拒绝了。曹叡之所以如此有底气,源于他对司马懿的深刻了解。他知道司马懿虽然不敢同蜀军进行大规模决战,但凭借坚守自保,稳住西线的实力还是有的,只是要想克敌制胜,难度极大。

魏军占据了积石顶和马家等战略要地,可司马懿在前期进行了一些小规模接触战后,便任凭蜀军百般挑战,始终坚守不出。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在五丈原驻军,与司马懿展开了一场漫长的对峙。

此时,司马懿的策略依旧是拖,拖到蜀军粮尽撤退。可这一策略,也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部下日日指责他“畏蜀如虎”,质疑声不绝于耳。而诸葛亮面临的压力同样巨大,蜀军粮草有限,一旦粮尽,第五次北伐就只能再次无疾而终。五丈原上,双方没有真刀真枪的激烈厮杀,却展开了一场更为焦灼、更为煎熬的心理战,比拼的是双方的意志和心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权退兵后,司马懿让人在军营东南角高呼万岁,诸葛亮派人打听,司马懿则谎称是东吴有使者来替孙权请降。诸葛亮听闻后,不禁嘲讽道:“计朝廷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

双方心理战的高潮,当属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妇人衣服,以此来激怒他。魏军将领群情激奋,纷纷要求出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便以给曹叡上表请战为由拖延。曹叡也深知司马懿的心思,派辛毗持节阻止将领出战。三人配合默契,上演了一出大戏。而实情正如诸葛亮所言:“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苟能制吾。”

在五丈原诸葛亮庙,有一座“落星石”亭,亭中放置着一颗传说中诸葛亮逝世时从天上陨落的“将星”。东晋孙盛撰写的《晋阳秋》,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将星陨落时的情景,为这场发生在五丈原的较量,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悲壮的色彩。

四、星落五丈原:英雄的谢幕与战略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