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林薇和楚瑶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立刻出声制止。她们在观察,观察双方的反应,也观察宋家兄弟们的态度。
宋卫国脸色不太好看,显然对张明的尖锐措辞不满。宋建国则眉头紧锁。宋卫民若有所思。
“都安静。”林薇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她目光平静地扫过张明和那位老员工,“张明提出的方案,有他的道理。老宋叔的意见,也是从实际出发。集团要发展,经验和知识,缺一不可。”
她看向张明,语气转为严肃:“张明,你的专业知识是集团需要的。但管理不仅是管货、管流程,更是管人。如何将你的理论,用大家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推行下去,是你需要学习和思考的。尊重经验,是你在这里上的第一课。”
接着,她又看向那位老员工,语气缓和:“老宋叔,集团要往前走,光靠老经验确实不够。张明他们带来的新方法,也许一开始不习惯,但可能是对的。咱们也得有试试看的勇气。”
最后,她做出决定:“这样,张明,你的优化方案,选一个区域,比如调味品货架,先做个小范围的试点。效果用数据说话。李莉,你在食品坊也选一个产品,比如最简单的饼干,尝试制定量化标准,小批量试生产,和老师傅的‘感觉版’做盲测对比。”
这个决定,既肯定了新人的价值,给了他们实践的机会,也照顾了老员工的情绪,将冲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会议结束后,张明和李莉都有些垂头丧气。他们满怀激情而来,却遭遇了现实的冷水。
楚瑶找到了他们,在已经通了电、亮着明灯的院子里,和他们进行了一次长谈。
“知道为什么选你们吗?”楚瑶看着他们,“不是因为你们成绩多好,理论多完美。而是因为在面试时,我从你们眼里看到了我们当年一样的劲儿——不甘平庸,想做成点事情的劲儿。”
“但是,”她话锋一转,“想把事情做成,光有劲儿不够。这里不是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宋家能从一个小地摊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多高深的理论,而是‘实在’二字,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和身边这些人的理解。你们的理论是骏马,但得找到适合它奔跑的路。”
她指着灯火通明的超市、飘出食物香气的食品坊、传来缝纫机声响的服装加工坊:“这里,就是你们的试验田。把书本上的东西,种到这片土里,看看它能长出什么。这比任何案例分析都难,但也更有价值。”
张明和李莉沉默地听着,脸上的不服气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思。
新鲜血液的注入,必然伴随着阵痛。理念的冲突、新旧思维的碰撞,在宋氏集团内部激荡着。但这碰撞产生的火花,也正在悄然照亮前路,逼迫着每一个人去思考、去适应、去成长。集团这艘刚刚启航的船只,在接纳了新的船员后,正调整着风帆,准备迎接更广阔海域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