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港资耀华公司的合资意向,如同一块被投入宋家心湖的巨石,最初的震惊与激荡过后,留下的是更为深沉、持久的涟漪。意向书签署了,但那只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纸面上的条款,转化为现实中既能互利共赢、又能守住根基的牢固合作。宋家上下,尤其是林薇和楚瑶,没有丝毫松懈,反而进入了更加审慎和忙碌的阶段。
第一步,是深入虎穴的考察。 意向书墨迹未干,林薇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组团亲赴香港,实地考察耀华公司的实力、运营模式及其海外销售渠道。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却也带着不容置疑的试探意味——宋家需要亲眼确认,这位未来的合作伙伴,是否真如其所言那般可靠。
李耀明先生对此表现得十分坦荡和大度,立刻发出了正式邀请。于是,一支由林薇、楚瑶、周晓云以及核心技术人员(一位蜜枣老师傅和一位酱菜老师傅)组成的宋氏考察团,在改革开放初期赴港手续尚且繁复的情况下,历经周折,终于踏上了那片传说中的“东方之珠”。
香港的繁华,对宋家屯来的众人而言,是颠覆性的冲击。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汽车、霓虹闪烁的商铺、行色匆匆衣着光鲜的人群……一切都让他们目不暇接,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内地与外面世界的巨大差距。
耀华公司的办公室位于中环一栋整洁的写字楼内,员工忙碌而专业,电脑和传真机是标配。李耀明亲自陪同,展示了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过审计的)、与海外超市及批发商签订的合同样本,以及堆满仓库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样品。他还安排参观了他们合作的现代化食品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物流仓库。
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证明着耀华公司的实力和专业性。然而,林薇和楚瑶关注的,远不止这些光鲜的表面。
楚瑶特别注意观察了海外市场畅销食品的包装设计、配料表和营销策略,她发现对方在品牌故事讲述和市场细分上确实经验老到。周晓云则更关注财务流程和资金运作模式,暗自记下许多细节。而两位老师傅,在参观一家为耀华代工的食品厂时,看着全自动的清洗、灌装、杀菌生产线,以及严苛到近乎苛刻的卫生标准,既感到震撼,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机器,能做出带着“人情味”和“手感”的传统味道吗?
考察归来,收获与疑虑并存。收获在于,确认了耀华公司确实是具备出口能力和现代管理经验的合作伙伴;疑虑则在于,双方在理念、标准和规模上的差距,比想象的更大。
第二步,是针锋相对的谈判。 真正的合资合同谈判,在市里新设立的办事处正式展开。这一次,双方都派出了更强大的阵容。耀华方面增加了法务顾问和资深市场总监;宋氏这边,除了林薇、楚瑶、周晓云,还将宋卫国和宋建国也拉入了谈判团队,让他们亲身感受商业博弈的残酷与艺术。
谈判的焦点,牢牢锁定在品牌、技术和控制权这三个核心上。
耀华方面凭借其资本和渠道优势,起初态度较为强硬,希望获得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最初提议他们占60%以上),并要求将“宋记”品牌所有权转入合资公司,以便于统一管理和海外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