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维权之路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一个良心发现的仿冒厂员工。这位员工因为看不下去工厂使用劣质染料,主动联系了,提供了内部生产记录和销售账本。

他们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染料,很多都超标,这位员工在证词中说,我就是担心会害人...

法庭交锋

证据收集齐全后,楚瑶选择了三家规模最大的仿冒商作为首批起诉对象。

开庭那天,当地媒体记者挤满了法庭。被告方律师在庭上大谈小微企业生存不易,甚至反咬一口:木兰这是要垄断市场,打压小商户!

轮到小李律师发言时,他不仅出示了完整的证据链,还请来了那位过敏的女孩出庭作证。

我以为买的是,女孩在法庭上泣不成声,如果知道是假货,再便宜我也不会买...

楚瑶亲自出庭陈述。她指着证据台上并排摆放的正品和仿冒品:这不仅仅是商标侵权,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是对市场的破坏。如果我们纵容这种行为,明天受害的可能是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个消费者!

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特意对楚瑶说:楚总,这个案子很有意义。我们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敢于较真的企业家。

舆论风波

案件审理期间,本地商界对楚瑶的评价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她太过较真不近人情。在一次行业聚会上,一个服装厂老板当面讽刺:楚总现在是大企业家了,看不起我们这些做小本生意的了。

但另一部分人开始支持她。曾经劝她睁只眼闭只眼的王总转变了态度:我想了想,你说得对。要是人人都忍气吞声,市场就乱了。

更让楚瑶感动的是消费者的支持。很多的忠实顾客自发组织起来,在各大商场帮助识别和举报仿冒品。

小主,

一位退休教师在给楚瑶的信中写道:你们敢于维权,就是在保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支持你们!

胜诉之后

三个月后,法院作出判决:三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共计五十万元,并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胜诉的消息传开,在本地商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柳县的金辉服装城。判决书送达的第二天,市场管理方主动联系楚瑶,表示要整顿市场,清退侵权商户。

更令人惊喜的是,周边县市的工商部门开始主动查处仿冒的产品。一位工商局干部私下对楚瑶说:你们这个案子成了典型,上面要求我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连锁效应

维权成功产生了远超预期的连锁效应。

省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专门制作了专题节目,将维权案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节目中,楚瑶掷地有声地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更实际的效果是,仿冒的现象明显减少。那些曾经肆无忌惮的仿冒商开始有所顾忌,有的甚至主动下架了侵权商品。

现在去下面县市考察,几乎看不到仿冒品了。市场部的小王兴奋地报告。

**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