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传看着那个泛黄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
“3月5日,卖茶叶蛋收入2.5元”
“3月6日,买鸡蛋支出1.8元”
“3月7日,扯布做衣服支出0.5元”…
转型的艰难
饭后,林薇带着孩子们在村里转悠,指着现在宋氏集团的方向:“从卖茶叶蛋到开小卖部,我们用了两年时间。但这中间的艰难,你们想象不到。”
她讲起去县城进货的经历:“每次都要走十里路到镇上,坐拖拉机去县城。冬天,手冻得握不住车把;夏天,汗水湿透衣服。有一次拖拉机坏在半路,我们硬是把货扛了回来。”
楚瑶补充道:“最难的是刚开始没人信任我们。村民习惯了去供销社,不愿意来我们这小店。我们就送货上门,赊账记账,慢慢地才赢得信任。”
走到村中心,林薇指着一处空地:“这里原来是个打谷场,我们第一间小卖部就开在那里。只有十平米,货架是自己钉的,柜台是旧门板改的。”
“那么小的地方?”宋浩轩惊讶地问。
“对啊,”楚瑶笑了,“但当时觉得可大了。每天晚上数着零钱,计划着明天要进什么货,觉得特别充实。”
深夜谈话
晚上,大家住在老宅里,睡在当年的土炕上。孩子们第一次体验没有空调、没有WiFi的生活。
宋知遥翻来覆去睡不着,忍不住问:“妈,你们当时不觉得苦吗?”
楚瑶在黑暗中回答:“苦,怎么不苦。但心里有盼头,知道今天的苦是为了明天的甜。而且…”
她停顿了一下:“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一家人在一起。你奶奶帮我们照看家里,你爸爸他们兄弟几个轮流帮忙,邻里之间也互相照应。这种温暖,比什么都珍贵。”
另一间屋里,林薇也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记得有一次,你发高烧,家里没钱去医院。是你楚瑶阿姨连夜走了十里路,去镇上请来医生。那时候我就想,再苦再难,我们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晨的感悟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破天荒地早起,帮着生火做饭。
宋知遥试着挑水,扁担压在肩上生疼;宋佳学着手洗衣服,搓得手都红了;宋浩轩跟着去菜地摘菜,被露水打湿了裤脚。
吃早饭时,孩子们格外安静,默默地吃着简单的早餐。
“现在明白了?”林薇轻声问。
宋知遥点点头:“有点明白了。原来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你们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宋佳小声说:“我以前总觉得钱来得容易,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现在才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传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