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未来的视野

在一家日资精品超市,他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强调品质和服务,商品价格是普通超市的三倍,但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原来高端市场也有这么大的空间。”楚瑶感慨。

“这说明市场正在细分,”杨帆说,“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最让林薇深思的,是这些新型零售企业对数据的重视。一家超市的经理告诉他们,他们通过会员消费数据,能够精准预测每个门店的商品需求。

“我们还在靠经验订货,别人已经在用大数据了。”林薇感到了差距。

意外的相遇

考察的最后一天,在王府井大街,他们偶遇了正在做市场调研的婷婷。

“阿姨!杨帆叔叔!”婷婷惊喜地跑过来,“你们真的来了!”

看着眼前这个自信干练的女孩,林薇几乎认不出这就是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草。

“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楚瑶拉着婷婷的手,“带我们看看你眼中的北京零售业吧。”

于是,考察变成了两代人的共同学习。婷婷带着他们走访了她平时调研的场所,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我觉得未来零售业有几个趋势,”婷婷在咖啡厅里边画边说,“一是规模化,二是专业化,三是线上线下融合。”

她特别提到一个观点:“宋氏的优势在于了解本地市场,这是外资企业不具备的。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新的规划

回程的火车上,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改革方案。

“我建议分三步走,”杨帆在笔记本上写着,“第一,优化现有门店,引入会员制试点;第二,筹备大型超市项目;第三,发展自有品牌。”

小主,

楚瑶补充道:“还要加强员工培训。我看到那些外资企业的员工,专业知识都很扎实。”

林薇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我们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把先进的理念与宋氏的特色结合起来。”

她想起婷婷说的一句话:“未来的零售业,既要规模效益,也要个性服务。我们要做大做强,但不能丢掉‘人情味’这个根本。”

理念的冲突

回到宋市后,新的发展规划在管理层引起了激烈争论。

“开大超市?我们哪有那么多资金?”宋卫国首先反对。

“会员制?顾客愿意先交钱吗?”李大明也表示怀疑。

连一直支持改革的宋建国都犹豫:“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面对质疑,林薇展示了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和数据。

“看看这些数字,”她指着投影幕布,“外资超市的坪效是我们的两倍,人效是我们的1.5倍。不是我们做得不好,是时代在进步。”

楚瑶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服大家:“如果我们不改变,等到这些外资企业进入宋市,我们还有竞争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