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也从管理角度给出了专业建议:“这是个非常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契机。我们可以把基金运作规范化,设立管理委员会,让妈来做名誉主席,把握方向。”
看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支持,赵金凤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她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气。
“土办法”与“新规矩”的结合
基金很快筹备起来,集团拨付了首笔资金,许多高管和员工也踊跃捐款。但在确定首批资助对象时,管理委员会的年轻干部和赵金凤之间产生了分歧。
委员会根据严格的申请材料和收入证明,筛选出了一份名单。赵金凤看完却摇了摇头,拿起笔添上了两个不在名单上的名字——仓库管理员老周和保洁员李姐。
年轻的财务主管有些为难:“赵阿姨,根据规定,老周家的收入水平不符合资助标准。李姐家的情况,申请材料不全…”
赵金凤放下笔,耐心解释:“小张啊,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周媳妇前年癌症走了,欠了一屁股债,他一个人供俩大学生,表面工资是不低,可实际难处大着呢!李姐那人我了解,要强,不好意思写申请,但她儿子残疾,老头子又瘫在床上,是真困难。”
她顿了顿,看着几个年轻人:“有些难处,不在纸上,在人心里。咱们这个基金,不能光看冷冰冰的数字,得带着温度。”
她提议:“这样,名单上的,按规矩帮。我加的这两个,我自己先去他们家看看,情况属实,咱们特事特办。以后啊,审核的时候,不能光坐在办公室看材料,也得下去走走,听听员工怎么说。”
这番朴实却充满智慧的话,让在场的年轻管理者们心服口服。他们将赵金凤的“土办法”与公司的“新规矩”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既有原则又不失温情的运作模式。
“赵阿姨热线”
基金正式运作后,赵金凤的办公室就设在了集团总部一楼一个朝阳的小房间里。她不要多豪华的配置,只要一部电话,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很快,员工们就发现,找“赵阿姨”比走复杂的行政流程更管用。她的电话成了集团内部公开的“热线”。谁家夫妻吵架了,孩子不听话了,老人需要找好的医生了,甚至只是心里憋屈想找人说说知心话,都会打来找她。
她不像个领导,更像是个大家长。她能用带着宋家屯口音的话,把闹矛盾的小两口劝和;能托人找到省城的专家,帮员工家属看病;更能把集团那些冷冰冰的规章制度,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给基层员工听。
一次,一个年轻员工因为操作失误造成了损失,面临被开除和赔偿。他不敢找部门经理,哭着给赵金凤打电话。赵金凤了解情况后,先是严厉批评了他的马虎,然后亲自带着他去向经理承认错误,并用自己的工资做担保,请求公司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分期扣款赔偿损失。
小主,